...三生石在下天竺寺后。东坡《圆泽传》曰:洛师惠林寺,故光禄卿李憕居第。禄山陷东都,憕以居守死之。子源,少时以贵游子豪侈善歌闻于时。及憕死,悲愤自誓,不仕,不娶,不食肉,居寺中五十余年。寺有僧圆泽,富而知音。源与之游甚密,促膝交语竟日,人莫...
...上古羲农黄帝及臣岐伯所作《天元玉册》、《本草》、《灵枢素问》三经为医书之鼻祖,厥后而汉唐而宋元而明清,代有传书,独儿科专集寥落如晨星,且皆缺而不全,杂而不纯,泥古而不通今,构虚而不核实。虽鄙陋如守真,愚钝如守真,犹知医之难在乎顺天之时,测...
...言之,仰见心裁独出矣。然不先窥《内经》奥旨,则皆无本之学也。遂古圣人,尽己性,尽人性,参赞元化,仁寿斯民,其心法备载《灵》、《素》各八十一篇。自越人祖述心法,垂为《难经》,嗣后长沙论《伤寒》,分究六经。河间治温热,专主三焦。东垣倡益气补中。...
...张三锡曰∶脏腑阴阳,各有其经,四肢筋骨,各有所主。明其部,以定经,循其流,以寻源。舍此而欲知病之所在,犹适燕而南行,岂不愈劳而愈远哉?方书云∶“不读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诚确论也,世人以经络为针灸家书,皆懵然罔究,妄举妄谭。即如头痛一...
...仆少多疾病.薄弱无能.遂究心于医.以求卫生之道.无如质性鲁愚.医理深奥.会将仲景伤寒.反复研求.不得其旨.用旁索诸家之书.以求其理.惟准绳汇集诸贤之大成.非操明敏之资.不能溯流穷源.余皆独抒所见.别开径窦.不无与圣训相悖谬.徒滋心中之蛊惑...
...柴胡(四两) 半夏(二合洗) 龙骨 人参 茯苓 铅丹 生姜(切) 桂枝(去皮) 牡蛎(各一两半 ) 大黄(二两) 大枣(六枚擘)上十一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纳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二沸.去滓.温服一升.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
...余于咸丰之季,避寇海上,时疫盛行,流民踵丧,尽无以救,始知医之急于人也。而学之既有年,乃辑众说,考文析义,校注《伤寒论》、《金匮方论》二书,继以《金匮》论略,因集众症,释名状,立义例,作证原及脉法,继又以治病在处方,因阐经方作释例,继又以...
...通论 一、《素》、《灵》 二、《难经》 三、《伤寒论》 四、《伤寒补亡论》 五、《伤寒直格》 六、《此事难知集》 七、《医经溯洄集》 八、《丹溪心法附余》 九、《伤寒补天石》 十、《伤寒六书》 十一、《伤寒绪论》 十二、《温热暑疫全书》 ...
...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論》、《胎臚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夫天布...
...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論》、《胎臚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夫天布五行...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