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_《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疥疮流行病学一般认为30年为一周期,在一次流行的末尾至下次流行的起始的间隔为15年。而一次的流行大约15年。现代疥疮流行的原因尚不清楚,虽然贫困、不卫生、性关系混乱、错误的诊断、旅游的增加、人口增多以及生态学变化等可促进疥疮的发展,原因...

http://qihuangzhishu.com/994/160.htm

发病原理与病理变化_《传染病》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鼠疫杆菌侵入皮肤后,靠荚膜、V/W抗原吞噬细胞吞噬,先有局部繁殖,随后又靠透明质酸及溶纤维素等作用,迅速经有淋巴管至局部淋巴结繁殖,引起原发性淋巴结炎(腺鼠疫)。淋巴结里大量繁殖的病菌及毒素入血,引起全身感染、败血症和严重中毒症状。脾、肝...

http://qihuangzhishu.com/966/373.htm

传染过程_《流行病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这里仅涉及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相关内容。病原体经一定的门户侵入宿主的机体,并在机体内有恒定的定位,定位在一处或多处。然后开始发育繁殖。按照感染的先后,定位部位又可以分为原发定位和继发定位。如脑膜炎双球菌的原发定位在鼻咽粘膜,继发定位在血流和脑膜...

http://zhongyibaodian.com/liuxingbingxue/948-10-1.html

在Hp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_《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因为PCR检测Hp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检查快速;HindⅢ限制性内切酶可以分析Hp全基因差异,可以用它来鉴定Hp菌株,所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作为Hp流行病学的研究工具,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远远超过Hp的常规检查法,因而有利于确定Hp感染的来源和...

http://qihuangzhishu.com/962/74.htm

疾病的地区分布_《流行病学》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流行病学研究及实验结果相符。平均每人每日脂肪摄入量(g)图2-1 部分国家和地区乳腺癌死亡率与脂肪摄入量相关图摘自Progress inBiochemical Pharmacology,1975,10:308~353图2-2 非洲儿童恶性...

http://qihuangzhishu.com/948/9.htm

疾病流行的强度_《流行病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病种等作出判断。有时在实际工作中作用暴(或爆)发(性)流行一词。它表示在一个地区某病病例突然大量增多,发病率常超过一般流行的发病率水平,来势较迅猛,流行持续时间往往超过该病的最长潜伏期。这个词仅仅是实际工作中使用的,它和流行病学中的爆发(...

http://zhongyibaodian.com/liuxingbingxue/948-4-2.html

医院感染的管理_《流行病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其实际医院感染发病率:(三)发生医院感染时的管理医院感染发生后,应尽快组织流行病学医师、检验人员及有关科室医务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期找出传染来源和传播途径。并及时采集样品检验,以明确病原体。同时应采取以下措施:1.患者隔离 应将发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liuxingbingxue/948-12-5.html

核瘟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名。即鼠疫。以其腋、胯部有结核,肿痛红热,故名。《鼠疫抉微》:“鼠疫又名核瘟,言是症之必见结核也。”详鼠疫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69/236.htm

传染病流行病学和防制_《预防医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50.9、P<0.01)。于发病后10天采水样,从水源中分离到1株大肠杆菌。你认为这次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流行面貌呈现什么型?它的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进行病因学调查?怎样控制及消灭这类腹泻病?(摘自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http://qihuangzhishu.com/960/236.htm

传染病的控制与消灭问题_《流行病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不易控制的疾病逐步得到控制,在此基础上才能迈向消除,最终才能达到消灭的目标。这个过程既是人类美好的理想,也是极其艰巨的历程,要达到这个目标,有赖于科学进步,其中也包括流行病学的进步及有关条件的准备。控制(control)是指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或...

http://zhongyibaodian.com/liuxingbingxue/948-10-7.html

共找到2,58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