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面不只百次。”同时谩骂鲁迅“要以主帅自诩”。“别人”,指陈西滢等。 〔5〕孙伏园(1894—1966) 原名福源,浙江绍兴人。鲁迅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时的学生,后在北京大学毕业,曾参加新潮社和语丝社,先后任《晨报副刊》、《京报副刊》、武汉《...
...无题二首〔1〕 大江日夜向东流,聚义群雄又远游。 六代绮罗成旧梦,石头城上月如钩。〔2〕 其 二 雨花台边埋断戟,莫愁湖里余微波。〔3〕 所思美人不可见,归忆江天发浩歌。〔4〕 六月 〔1〕 《鲁迅日记》一九三一年六月十四日:“为宫崎...
...年青的Ibsen起,直到他的死尸,算作一个纪念。 一九二八年七月四日,鲁迅。 三 前些时,偶然翻阅日本青木正儿〔49〕的《支那文艺论丛》,看见在一篇《将胡适漩在中心的文学革命》里,有云——“民国七年(1918)六月,《新青年》突然出了《易卜生...
...成为中学生的必读书目之一,而他的小说集《呐喊》《彷徨》也成为后代人的精神佳作。 1918年起,先后发表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坟》《故乡》《故事新编》等小说名篇,后来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 ...
...,毫无拂逆的意思。 〔4〕耶稣(约前4-30)基督教创始人。据《新约全书》说,他在犹太各地传教,为犹太教当权者所仇视,后被捕送交罗马帝国驻犹太总督彼拉多,钉死在十字架上。 ...
...意思是说鲁迅反对《晨报副刊》发表陈西滢的文字。 〔16〕制军清代对地方最高长官总督的尊称。 〔17〕至纫公谊过去公函中习用的客套语。意思是十分感佩(对方)热心公事的厚意。纫,感佩。 〔18〕《汉风杂志》时甡编辑,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
...三月十八日《京报副刊》。 陶元庆(1893—1929) 字璇卿,浙江绍兴人,美术家。曾任浙江台州第六中学、上海立达学园教员、杭州美术专科学校教授。他曾为鲁迅著译的《彷徨》、《坟》、《朝花夕拾》、《苦闷的象征》等设计封面。当时他在北京举办个人...
...所以将紧要一点的几封来信,也擅自一并编进去了。 一九三二年四月三十日之夜,编讫并记。 【注解】 〔1〕《语丝》参看本卷第8页注〔10〕及《三闲集·我和〈语丝〉的始终》。 〔2〕《奔流》文艺月刊,鲁迅、郁达夫编辑,一九二八年六月在上海创刊,...
...根据鲁迅的意见或与鲁迅交换意见后写成的。鲁迅对这些文章曾做过字句上的改动(个别篇改换了题目),并请人誊抄后,以自己使用的笔名寄给《申报·自由谈》等报刊发表,后来又分别将它们收入自己的杂文集。 〔2〕 “人权论” 指《人权论集》。该书主要汇集...
...书局出版的《何典》。 《何典》,一部运用方言俗谚写成的带有讽刺而流于油滑的章回体小说,共十回,清光绪四年(1878)上海申报馆出版。编著者“过路人”,原名张南庄,清代上海人;评者“缠夹二先生”,原名陈得仁,清未长洲(今江苏吴县)人。 〔2〕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