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云: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瘲。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
...嫩,犹关性命。黑者上吉,红者无虑,白者终凶。黑者,阳旺而热盛也,红者,阳平而热调也,白者,阳虚而热败也。凡见诸证,当竭力扶阳,以挽末路。惟烦热频作,痘色枯焦,此少阳相火之旺,厥阴风木之郁。缘木司营血而主色泽,血虚不能华色,而风木消烁,愈失...
...伤寒著作。四卷,清·柯韵伯撰,余听鸿注。刊于1893年。余氏认为柯氏著述“条理疏畅,议论明晰”,遂将《伤寒论翼》的抄本予以补缀加注,而成此书。据余氏自称,其补缀的阙字与柯氏原文或微有不合之处。现存稿本、初刻本等多种清刻本。...
...伤寒著作。四卷,清·柯韵伯撰,余听鸿注。刊于1893年。余氏认为柯氏著述“条理疏畅,议论明晰”,遂将《伤寒论翼》的抄本予以补缀加注,而成此书。据余氏自称,其补缀的阙字与柯氏原文或微有不合之处。现存稿本、初刻本等多种清刻本。...
...,给《伤寒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思路,是《伤寒论》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长期以来,关于它的文献资料十分稀少,极大地限制了研究的深入。经过近20年的搜集整理,伤寒文献专家钱超尘教授获得张大昌弟子先后抄录的《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14个不同...
...,给《伤寒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思路,是《伤寒论》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长期以来,关于它的文献资料十分稀少,极大地限制了研究的深入。经过近20年的搜集整理,伤寒文献专家钱超尘教授获得张大昌弟子先后抄录的《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14个不同...
...草豆蔻、益智仁,辛热之品也,用之所以扶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用人参、白术、甘草甘温之品以助胃。用芍药者,取其味酸,能泻土中之木,用陈皮者,取其辛香,能利腹中之气。...
...一、成无己成无己(1066?~1156?)。据张孝忠《注解伤寒论·跋》称,成氏1156年已90余岁尚健在,可知其生于1066~1156年间。聊摄(今山东与聊城县、茌平县一带)人,靖康后聊摄入金,遂为金人。出身于世医家庭,生平事迹欠详。撰有...
...伤寒著作。附针灸治疗法。承淡安注解,朱襄君参订。承氏参考多种《伤寒论》注本及有关著作,对仲景原文采取提要、注解、小结的形式予以详析,并对六经病证补充针灸疗法。作者在一定程度上试用中西汇通的理论注释经义,有其进步意义,但书中的注解和方论杂有...
...伤寒著作。附针灸治疗法。承淡安注解,朱襄君参订。承氏参考多种《伤寒论》注本及有关著作,对仲景原文采取提要、注解、小结的形式予以详析,并对六经病证补充针灸疗法。作者在一定程度上试用中西汇通的理论注释经义,有其进步意义,但书中的注解和方论杂有...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