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复、食复、女劳复、阴阳易_《古今医案按》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方治其劳.则补其助我者.与荀子言未有子富而父贫同义.此治虚与劳所以异也.滑伯仁治潘子庸.得感冒证汗而愈.数日.复大发热恶寒.头痛眩晕.呕吐却食.烦满.咳而多汗.滑诊其脉.两手皆浮而紧.在仲景法.劳复证浮以汗解.沉以下解.为作麻黄葛根汤....

http://qihuangzhishu.com/618/10.htm

阴阳别论·素问·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岐伯对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 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 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 所谓阴者,真脏也。见则为败,败必死也。 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 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

http://wenxue360.com/guji/970.html

阴阳别论·素问·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岐伯对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 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 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 所谓阴者,真脏也。见则为败,败必死也。 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 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

http://www.wenxue360.com/guji/970.html

认识阴阳探求至理_【中医宝典】

...中医里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中医里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方方面面都要围绕它,离开它就不行的这个东西是什么?这就是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开首即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60.html

阴阳学说及基本内容_【中医宝典】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一般地说,凡是活动的、外在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功能的、机能亢进的,都属于阳;沉静的、内在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66.html

阴阳应象大论篇_《疡医大全》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谓变化生成之道也。)万物之纲纪,(滋生之用也,阳与之正气以生,阴为之主持以立,故为万物之纲纪也。)变化之父母,(异类之用也。何者?鹰化为鸠,田鼠化为 ,腐草化为萤,雀入大水为蛤,雉入大水为蜃,如此...

http://qihuangzhishu.com/344/11.htm

阴阳在医学中的应用_【中医宝典】

...(一)阴阳与人体解剖部位的关系:根据上述之外为阳、内为阴;上为阳,下为阴;背为阳,腹为阴的规律,则人之皮毛在外为阳,脏腑在内为阴;头在上为阳,足在下为阴。 (二)阴阳与人体生理的关系:人体的健康与否,决定于阴阳的是否调和,如《内经》所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32.html

阴阳失调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阴阳失调,即阴阳之间失去平衡协调的简称,是指在疾病过程中,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邪正之间的斗争,导致机体阴阳双方失去相对的协调平衡,而出现偏盛、偏衰、互损、格拒、亡失等一系列病理变化。 阴阳在中医学中具有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内涵,而具体...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64.html

阴阳两虚_肾阴阳两虚的原因、肾阴阳两虚怎么办_查症状_【疾病大全】

...肾阴阳两虚:则有五心烦热、盗汗或自汗、四肢发凉、遗精失眠、多梦、舌红无苔、脉细数或舌淡苔白、脉沉迟。...

http://jb39.com/zhengzhuang/ShenYinYangLiangXu340297.htm

血崩须辨阴阳塞流不可留瘀_【中医宝典】

...须辨阴阳 塞流不可留瘀--蔡小荪辨治血崩证的经验 上海蔡氏妇科以儒医闻于世,至吾师蔡小荪七代。其从医5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尤对血崩证的辨治独具创见,临证屡获卓效。蔡师认为,本病的致病因素甚多,病情变化较为复杂,临诊时务必详审病机,首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091.html

共找到163,31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