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没有提到迟。《医学入门》说:“虚虽豁大不能固,(虚举按虽豁而不坚固也)。”《医宗说约》说:“虚、中、下皆空也。”浮大而软,举按无力,豁然不能自固。”《诊宗三昧》说:“指下虚大而软,如循鸡羽之状,中取重搔皆弱而无力,久按仍不乏根。”《脉确》...
...。也就是太史公所讲的:“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后来仓公传黄帝扁鹊之脉书,脉学在世界医学中成为一门独特的学问。仓公是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的。仓公在脉学上做了很多工夫,仓公说:淳于意诊齐王太后病,一看脉,便说是风瘅客于胞。因为他切脉发现太阴...
...包括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心肌炎、其它原因的心脏病、期前收缩、心房颤动等)、气血郁结,痰饮、食积。促而无力为津伤气脱。心房纤颤或心动过速伴有早期收缩者,多有促脉。 辨识病脉时,还要注意下述几个问题。 (1)象多兼见:脉诊时单一脉象较少见,多为几种...
...经曰∶妇人手少阴动甚者,任子也。(少阴脉指神门言,今则诊于左寸矣。)动甚,流利滑动也。(旧说谓心生血,血旺故能胎。按手少阴,全元起作足少阴,谓太溪脉,《准绳》从之。)阴搏阳别,(旧注谓阴尺阳寸,尺脉搏手与寸殊别,《淮绳》从之。)谓之有子。...
...心部在左手关前寸口。(亦名人迎。) 肝部在左手关上。 肾部在左手关后尺中。肺部脉法赞云∶心肝出左,脾肺出右。肾与命门,俱出尺部。魂魄谷神,皆见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府。左大顺男,右大顺女。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为人迎,右为气口。神门决断,...
...之,即充于右手寸口、气口而下三部也。《经》曰∶脉会于太渊。太渊者,肺之穴名,在两手寸口之位也。然十二经皆有脉动,如大肠脉,动于结傍之人迎,胃脉动于冲阳,脾脉动于箕门,心脉动于神门,小肠脉动于听宫,膀胱脉动于委中,肾脉在于太溪,心包脉在于天池...
...中医以三指搭脉,从患者的脉象中诊断病情,经过长期的医学实践已证实其科学性。但随着一些中医师西化,及一些患者对脉诊的神化,常常对脉诊认识存在着误区。 一是有些中医,自我贬低中医脉诊。他们对博大精深的中医脉学理论学而不精,认为切脉只是象征性地...
...其一端而言用者也。惜古之脉学真髓已不可见,而今世医家所宗,概不出叔和《脉经》、高阳生《脉诀》,其所以相袭成风者,一则以其浅简,为衣于医之辈所近;二则以中医学术迁流至今,严格说来,大抵已成应用技术,四诊之中,几独靠“问”字一诀,而切诊是已沦为...
...不在此论。 “工”者,《说文》曰:“巧饰也,象人有规矩也。”即问诊要讲规矩,要头头是 道,不能乱问,要一问中的。 一句话,开口一问就问到患者痛楚,问到心里! “巧”者,《说文》曰:“技也,从工。”即手上功夫,其它三诊不用手,而切诊 是唯一用...
...应二年而死。十五动而一止者,知肾肝心脾四脏皆无气,期一年而绝也。)新注云∶上言脉之动止,未知诊切何部而取据,谨按《素问》《难经》云∶每于平旦寅时,日未出,饮食未进,血气未乱,医者可以存神定意,心无外驰,诊于指下,右手寸口,默数脉息至止,以决之...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