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胆,痈疽发背。此穴能泻一身热气,常灸之,永无痈疽疮疥等患。神农经云∶伤风咳嗽头痛,鼻流清涕,可灸十四壮,及治头疼风眩,鼻衄不止。千金云∶上气短气咳逆,胸背彻痛,灸百壮。肺俞 在三椎下,去脊中各二寸,又以手搭背,左取右,右取左,当中指末处是...
...三里内庭穴,肚腹中妙诀。曲池与合谷,头疼病可彻。腰背痛相连,委中昆仑穴。胸项如有痛,后溪并列缺。环跳与阳陵,膝前兼腋胁。可补即迟留,当泻即疏泄。百而三百六,不离十一诀。...
...石门,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命门、丹田、利机、精露。属任脉。三焦的募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下2寸。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主治小腹痛,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泄泻,痢疾,遗尿,尿闭,以及...
...)在鼻直上入发际一寸陷中.(明堂云.容豆是.)以细三棱针之同.甲乙经、热穴论注、并刺三分.囟会在上星后(明堂云.上星上.)一寸陷中.可灸二七壮至七七壮.初灸即不痛.病去即痛.痛即罢灸.针入二分.(此后去入字.)留三呼.得气即泻.若八岁以下....
...穴居消烁穴之下,清冷渊之上。肩头穴 在肩头骨下缝中,云门穴外边寸许。颊车穴 亦名禾 穴,在耳下八分。翳风穴 在耳后侧,穴与耳下齐。上第二图所载,皆上身穴道。凡痰 等症,核起于上身者,按照上身穴道,用麻油蘸细灯草,先在纸上,将油搓干燃之,...
...真有药石所不能及者。按:《实用针灸学》曰:合谷三里“二穴皆属阳明,一手一足上下相应。合谷为大肠原穴,能升能降,能宣能通。三里为土中真土,补之益气升清,泻之通阳降浊。二穴相合,肠胃并调。若清阳下陷,胃气虚弱,纳谷不畅者,则补三里,应合谷以升...
...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大部分水气冷降为地部经水,小部分水气吸热后循三焦经上行禾髎穴,经水则下行并循耳孔流入体内。 〖功能作用〗降浊升清。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耳门 部位 耳屏上部缺口前,张口凹陷处 针法 直刺或...
...《循经考穴编》原书没有题作者名,但是在此书的末尾收录有题为“背部图八髎穴辨”、“膺腹部穴图辨”的两篇论文,文章的作者分别题作“严振”、“严振漫翁”,其中“漫翁”应是严振的“自号”。 通过对比发现,此二文与正文中相应腧穴下的该书编者的按语...
...目录 《辨证录》降痰舒膈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辨证录》:降痰舒膈汤【处方】石膏3钱,天花粉3钱,厚朴1钱,枳壳1钱,半夏1钱,茯苓5钱,益智仁5分。【功能主治】泻胃火而降痰。主痰在膈上,大满大实,气塞不能伸,药怯而不得下。【用法...
...(控涎丹),用于因痰浊水饮积蓄所致的胸脘痞闷,恶水不欲饮,心悸,气短等症,配甘遂,葶苈子,用于晚期血吸虫病腹水等。 大戟与甘遂不同之点:大戟能泻逐上,中、下三焦脏腑之水,甘遂能泻逐上、中,下三焦经隧之水,两药常同时配伍应用,使停蓄在脏腑。经...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