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必盗汗出。脉浮而紧,太阳之脉,阳明得之,必潮热,按时而发,以表寒郁其腑热也。若但浮而不紧,则外无表寒而内无里热,寐时卫气不入阴分,皮毛失敛,经热蒸泄,必盗汗出,几盗汗之家,皆阴盛脏寒,...
...病证名。指风寒湿邪侵害肌肤浅表部位的痹证。《灵枢·官针》:“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
...病状名。指轻微浮肿,按之或可复起的水肿。《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阳明所至为浮虚。”...
...浮翳色白瞳内映,明看细小暗看宽,不痒不疼无血色,脑风冲入脑脂愆。决明石决人参茯,车细防军茺桔添,坠翳石决知辛味,生地参防及兔肝。【注】浮翳内障之证,初患之时,不痒不疼,从瞳神内映出白色。暗处看则其翳宽大,明处看其翳略小,全无血色相混。缘脑...
...浮脉,就是触肤即应的脉,李时珍《濒湖脉学》说:“泛泛在上,如水漂木。”只要大家养成切脉时的举按寻三个步骤,而不是像跳水队员一头就扎进水底,这个浮脉还是容易体验的。有关脉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甲、脉之所在,病之所在脉浮的表象上面...
...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吴普》曰:厚朴,神农岐伯雷公苦无毒,李氏小温。(《御览》引云,一名厚皮,生交址)《名医》曰:一名厚皮,一名赤朴,其树名榛,其子名逐,生交址冤句,九月十月采皮。阴干。案《说文》...
...国语辞典 荊,灌木。榛,叢樹。滿目荊榛比喻環境淒涼荒蕪。 舊五代史.卷六十三.唐書.張全義傳:「初,蔡賊孫儒、諸葛爽爭據洛陽,迭相攻伐,七八年間,都城灰燼,滿目荊榛。」...
...《脉经》曰“水肿之脉,浮大易愈,沉细难痊。”余谓医不细揣脉与症,斯已难矣。果脉清症确,浮大固可十全,沉细未必难痊。余少时曾患水肿而回生者,欲知水肿幽明路,说法何妨我现身。人生饮入于胃,气化之妙,全凭脾、肺、肾三经。脾专运用之职,肺擅通调之...
...国语辞典 雜草叢生。 晉.潘尼.火賦:「榛蕪既除,九野謐清。」 唐.王勃.梓州飛烏縣.白鶴寺碑:「林院榛蕪,軒堂委寂。」 繁冗雜亂。 唐.劉知幾.史通.卷九.煩省:「夫論史之煩省者,但當要其事有妄載,苦於榛蕪,言有闕書,傷於簡略,斯則可矣...
...出自:唐代钱起的《送僧归日本》类型:抒情原文如下: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