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扬俊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87年 叶序 陈序 自序 卷一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卷二 痉湿病脉证第二 卷三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卷四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卷四 疟疾总论 卷五 中风历节病脉证治第五 卷六 血痹虚劳病脉证治...
...题辞 卷上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湿病脉证第二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
...魏晋时经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1065年北宋校正医书局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整理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略去伤寒部分,仍厘定为三卷,改名《金匮要略方论》。全书共25篇,方剂262首。所述病证包括内伤杂...
...以热土熨脐中,仍使更溺,概可见矣;若发其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下之,则淋甚,治之不可不谨也。然伤暑中 ,其实一病,但轻重不同。新校正《要略》者乃云伤寒家别有 病,非也。详论治法,见伤暑门。...
...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因.赵本.作困.卧上.脉经.有起字.加作如.关上下.沈本有尺中二字.千金.但上....
...。踞坐腰痛。则知金匮所缺。肾风内动之证。相去不远。至寒中肾。即是直中。当不越厥逆下利。欲吐不吐诸条。〔余述〕本篇所谓。中风中寒。与伤寒中之中风中寒不同。亦与半身不遂之中风自异。如内经五脏风。稍似相近。而其证未必契合。则知此别是一义。不宜彼此...
...4枚。【功能主治】支饮胸满。腹痛,脉数,应下之症。【用法用量】枳朴大黄汤(《赤水玄珠》卷四)。【各家论述】1.《金匮玉函经衍义》:凡仲景方,多一味,减一药,与分两之更重轻,则异其名,异其治,有如转丸者。若此三味,加芒消则谓之大承气,治内热腹...
...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辛酸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纹理也。(黄氏无此条,依《要略》本补之,以待考焉)。...
...捣汁饮之.亦良.(徐沈.脱子字.)外台.引肘后.疗食蟹.及诸肴膳中毒方.浓煮香苏.饮汁一升解.本仲景方.证类本草.引金匮方.三升下云.以子汁饮之.亦治凡蟹未经霜多毒.又方 冬瓜汁.饮二升.食冬瓜.亦可.〔程〕紫苏.冬瓜.并解鱼蟹毒.傅肱蟹谱...
...而下闭谷道.为便难为两 疼痛.然其寒不从外入.而从下上.则病自内生.所谓肾虚则寒动于中也.故不当散而当温.〔程〕若寒实.则用后条温药下之也.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玉函病者.作伤寒.去下.有宜大...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