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罗汉果治病_【中医宝典】

...罗汉果味甘性凉,有清热润肺、止咳化啖、润肠通便之功效,常用于肺热燥咳、咽痛失音、肠燥便秘等症。中医常用罗汉果与其他中药配伍组成方剂,每获良效。 治疗肺热痰多咳嗽  罗汉果与贝母、杏仁、黄芪、山萸肉、太子参、丹参、枸杞等配伍。 改善中药汤剂的口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49927.html

茯苓品种不同 功效有差异_中药基础_【中医宝典】

...配伍,即五皮散。 带皮苓:即将茯苓切碎,取用带有皮壳的赤茯苓,功效主治与茯苓皮相同,如无带皮茯苓,可用3/4的茯苓、1/4的茯苓皮混合取代之。 赤茯苓:即茯苓菌核的赤色部分,功擅利水渗湿,适用于水湿、停饮等证,常与猪苓、泽泻配伍。 白茯苓:即...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a8226.html

《神农本草经》的学术贡献(下)--《神农本草经》研究述评之五_【中医宝典】

...□ 张登本 孙理军 汪丹 陕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神农本草经·序录》认为:药“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这就是药物配伍理论中“七情和合”的源头。“七情和合”是指药物配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094.html

黑木耳煲红枣_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原料]黑木耳40克,红枣20枚。 [做法]将木耳、红枣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煎煮30分钟即可。 [用法]每日2次,连服7天。 [作用]凉血止血。主治血淋、崩漏、痔疮。 [评注]黑木耳味甘性平、能凉血止血,配伍红枣健脾益气。二药配伍...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3787.html

益智仁_《中药学》_中医本草书籍_【岐黄之术】

...遗泄,可与补骨脂、菟丝子等配伍;用于尿频、遗尿,可与山药、乌药等配伍;用于肾虚白浊或小便余沥,可与川萆薢、乌药等配伍同用。2.用于脾寒泄泻,腹部冷痛及口涎自流等症。脾阳不振,运化失常,每易引起腹痛泄泻。本品辛温气香,有暖脾止泻的功效,可与...

http://qihuangzhishu.com/69/484.htm

足太阴脾经(共21穴)十二经脉_《针灸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为腓浅神经的足背支及足底内侧神经。[主治] 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癫狂,多梦,惊风。[配伍] 配地机、三阴交治疗出血症。[刺灸法] 浅刺0.1寸。[附注] 足太阴经所出为“井”。(2) 大都 Dàdū[定位]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xue/93-5-4.html

手太阳小肠经(共19穴)十二经脉_《针灸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1) 少泽 Shàozé[定位] 在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解剖] 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指背动脉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主治] 头痛,目翳,咽喉肿痛,乳痈,乳汁少,昏迷,热病。[配伍] 配膻中、乳根治乳汁少、乳痈...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xue/93-5-6.html

蔓荆子_《中药学》_中医本草书籍_【岐黄之术】

...、石膏等配伍应用;对于头风头痛病症,本品又可与�本、川芎等配伍应用。2.用于目赤肿痛或头目昏暗多�等症。本品能祛风邪而清头目,以治风邪所致的目赤肿痛、头目昏暗,常与菊花、川芎、决明子等配伍应用。【处方用名】蔓荆子(洗净,晒干用。)【一般用量...

http://qihuangzhishu.com/69/45.htm

药膳的常识--您要了解吗?_中医食疗药食同源_【中医宝典】

...药膳的主要原料之一是中药。目前临床应用的5000多种常用中药中,有五百余种可作为药膳原料。如冬虫夏草、人参、当归、天麻、杜仲、枸杞子等。这些药物在与食物配伍、炮制和应用时都需要遵循中医理论,使它们之间的作用互相补充、协调,否则就会出现差错...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liao/b34575.html

中医药茶之茶疗特点(1)_药茶文化_【中医宝典】

...茶疗,不仅适用于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等多种疾病,应用范围很广,而且能防病健身以及抗衰老,养生延年。这也是茶疗之所以能延续数千年而不衰的原因所在。 茶不论作为单方,还是与其他草药配伍组成复方,用来防治疾病,特别是对于病情不过重,病程长,...

http://zhongyibaodian.com/yaocha/a13802.html

共找到4,10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