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龙哲学思想

...忘而可也。白马者言白。定所白也。定所白者,非白也。定所白,就是具体的白色,见于各种实际的白色物体。见于各种实际白色物体的白色,是这些物体所定的。但是的共相,则不是任何实际的白色物体所定。它是未定的白的共性。《公孙龙子》另有一篇《坚...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2798.html

《老子他说》第二十一章:此精不是那精_道家_【文学360】

...不可捉摸的精神精。 但后世道家所讲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究竟有没有这回事呢?——有这回事。但千万别误认所指是人体生理周期所产生的精虫卵子。如果这样认定,就有毫厘差,千里失。有一位在美国研究心理学的同学,回来跟我讲:真糟糕...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53.html

的详细解释_新华字典""字的意思_汉语字典的解释

...prefecture]。汉制,县有蛮夷的称。后泛指一般行政区域。明清时指在省府之间设置的监察区。如凤庐 学术 或宗教教义 [doctrine;reason;law] 悦周公、 仲尼。——《孟子·滕文公上》 然墨,兼爱为本,...

http://hanwen360.com/x/9053.html

战国至东汉时期(1)战国至东汉时期的医学(公元前475年-公元220年)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他在承认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还提出了制天命而用的人定胜天的戡天思想。 西汉初年,由于当时的统治者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与相适应的清静无为的道家哲学思想得到了汉王朝的重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69.html

战国至东汉时期(1)战国至东汉时期的医学(公元前475年-公元220年)_【中医宝典】

...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他在承认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还提出了制天命而用的人定胜天的戡天思想。 西汉初年,由于当时的统治者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与相适应的清静无为的道家哲学思想得到了汉王朝的重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168.html

养性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养生术语。指精神情志的调养与道德修养。见《淮南子·俶真训》:静漠恬惔,所以养性也。道家与道教主张淡泊无为,涵养人的自然本性。又为养生的别称。如《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道林养性即为养生专篇。...

http://qihuangzhishu.com/195/2950.htm

讨论_《丹医秘授古脉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但这种关注与研究的重点,既不是炼丹、房中等等虽可谓之生命,但与治病疗疾并无直接关系的神仙方术;也不是藏医籍那种仅仅是在形式上与道家和医学似乎均有关系,实则与一般医学无异的表面现象。而是诸如《丹医秘授古脉法》中的医学理论与...

http://zhongyibaodian.com/danyimishougumaifa/1248-6-0.html

道教议论散文文学_道家_【文学360】

...道教文学《庄子》道教议论散文是阐述道教教义的一种文学体裁。由于道教乃以先秦道家为母体,列子、庄子等先秦道家学派的散文作品逐成为道教散文祖。 道教创立初,教派领袖一方面号召信徒们学习先秦道家典籍,另一方面又亲自动手创作散文作品,以建立...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209.html

气功文化先秦著作_气功文化_【中医宝典】

...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主张清静无为、贵柔、守雌、返朴归真、顺其自然,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以养生的道理解释治国,以治国的道理指导养生,融 汇了古代气功学说的精华,被后人尊为气功经典。北宋·张伯瑞在《悟真篇》中说:《阴符》宝字愈三百,《...

http://zhongyibaodian.com/qigong/a13352.html

《符言》原文-出自《文子》_道家_【文学360】

...福先无祸,欲利先远害。故无为而宁者,失其所宁即危,无为而治者,失其所治即乱,故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其文好者皮必剥,其角美者身必杀,甘泉必竭,直木必伐,华荣之言后为愆,石有玉伤其山,黔首患固在言。 4、符言:老子曰:时之行动以从,不...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56.html

共找到556,05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