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的“不传之秘”_【中医宝典】

...中医有不传之秘吗? 闲暇偶读,看到有的医书中谈到中医治病的奥秘所在,有人说,“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药量”。不传之秘果真在药量吗?我认为这个说法值得商榷。 我们知道,中医治疗疾病的关键之一在于辨证施治,要根据人体疾病的不同的表现,人体疾病发作...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0888.html

多动症辨证分型有哪些_儿科神经系统疾病_【中医宝典】

...目前对的辨证分型可概括为以下几类:张永等辨证分为三个证型:①心气虚亏;② 心肾两虚;③心阴亏少。宋知行分为三个证型:①阳气不足;②阴精亏少;③湿热蕴结。张永华辨证为三个证型:①肝肾阴虚、神动智变;②心脾气虚、神浮智变;③痰热内扰、神躁智变...

http://zhongyibaodian.com/erke-2/b2709.html

八纲辨证源流_中医辩证_【中医宝典】

...《内经》中并无“八纲”这一名词,但其具体内容已有散在性论述,且基本确定了其相互间的辨证关系。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已具体运用八纲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如方隅在《医林绳墨》曾说:“仲景治伤寒,着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然究其大要...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a11327.html

太阳证发热(长期低热)_《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厥阴病发热主要表现在阴阳胜复过程中,有正胜于邪及阳复太过发热等不同;唯太阴为至阴,所谓“两阴相合,无热可发”。上述诸发热证,虽性质各不相同,并且不论高热低热,均有一定规律性,皆可按六经辨证施治。本例患者间歇性低热反复发作,已三年之久,但未...

http://qihuangzhishu.com/1036/1.htm

八纲辨证指的是什么_【中医宝典】

...八纲,即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通过对四诊所取得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进而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八类证候归纳说明病变的部位、性质以及病变过程中正邪双方力量对比等情况的辨证方法,就是八纲辨证。 疾病的表现尽管...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3143.html

脏腑辨证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进行归纳,借以推究病机,判断病变的部位、性质、正邪盛衰情况的一种辩证方法,是临床各科的诊断基础,是辨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脏腑辨证,包括脏病辨证、腑病辨证及脏腑兼病辨证。其中脏病辨证是...

http://qihuangzhishu.com/92/66.htm

叶景华_医话:临床辨证分型刍议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翻阅各中医杂志,在临床报道资料中,大多将一种疾病,根据辨证分为几个不同的证型,总结其疗效和诊治规律。对此,有的学者持不同看法。叶师经多年临床实践,对辨证分型有如下体会。(一)、辨证分型的历史情况和现状辨证分型的历史情况:辨证分型古代医家...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yejinghua/543-2-5.html

辨证食粥 得益养身_膳食养生_【中医宝典】

...食粥养生由来已久。然而食粥须按辨证及气温所需而食,方能得宜而养身。常遵循的饮食护理。 食粥养生由来已久。然而食粥须按辨证及气温所需而食,方能得宜而养身。常遵循的饮食护理原则如下。 辨证遵循:失眠多用“百合莲子粥”,安神补心;腰膝酸软多喝“...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816.html

药用寒温补泻,当察患者体质_《余无言医案》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我们诊治多种疾病,经常须根据辨证中之四诊八纲和患者的体质情况,以确立药用之法则与规范。寒证用温剂,热证用寒凉之品,“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几乎为临床医师所共识。但其中我们应十分重视患者的体质现状。如忽视于此,难以在施治中获得满意的疗效,...

http://qihuangzhishu.com/1038/74.htm

药用寒温补泻,当察患者体质_《余无言医案》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我们诊治多种疾病,经常须根据辨证中之四诊八纲和患者的体质情况,以确立药用之法则与规范。寒证用温剂,热证用寒凉之品,“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几乎为临床医师所共识。但其中我们应十分重视患者的体质现状。如忽视于此,难以在施治中获得满意的疗效,...

http://zhongyibaodian.com/yuwuyanyian/1038-20-1.html

共找到16,46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