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分六经见证,方有发表攻里之异,注述甚多,皆随文释义,或各鸣一得,彼此辨驳。若究其源理,有顾彼失此之嗟,何也?岂知时事有更代,地土有南北,人体有强弱。近世以来,四时感症,类伤寒多,正伤寒罕见也。夫类伤寒者,春温、夏热、湿温、秋燥、...
...□ 郭俊田 河南省西华县人民医院 胸痹与心痹都是心脏本身的一些病变。一属心脏外膜、心血管性病变;一属心脏内心瓣膜性疾病。前者病症属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后者属肺心病、风心病或其他辨膜性疾病。 胸痹 先贤对胸痹的认识,《黄帝内经》中有“真心...
...酸枣仁、甘草.先泻数日已止,又泻随发惊,此症多不可治.盖泻而又泻,脾败之极,加之外邪由肺克肝,肝又动风克脾,脾败将死,不受肝克,故肝风烈极毫无泄处,如祛风解热,元气将尽,将谓疗惊不能救脾,将谓救脾惊不能止,无法可治....
...腹痛不一,有食、有气、有火、有冷、有虫、有积,俱似痧非痧,不可无辨。食者,失饥伤饱,聚中脘作痛,其症遇食即疼,胸膈饱闷,似痧者一,然按脉气口必然有力可辨。若因冷食入胃,食与寒气相搏于中,则心脾郁结,胸胁满闷,中脘作痛,似痧者二,然按脉气口...
...余虽稍知医道,实儒生也。儒者佩圣门之训,一言必慎,敢好辨哉!虽然,医不至于杀人,不辨可也;医杀人而予不知,不辨可也;杀人在一时,而不至流毒后世,即不辨犹可也。奈今之医者,并不知医,惟知求利,草菅人命,恬不为怪;即或稍有涉猎,而偏之为害,更...
...如孔某视白为黄,视红为紫,视正为横,乃阴极阳飞之症,脉宜浮洪,今反细涩,所谓过极者,反兼胜已之化也。余以七味二地温补之,此凭症而不凭脉也。大抵阴阳虚实,最宜详审。张介宾曰∶凡值疑似难明处,必须用四诊之法,详问其由,兼辨其声色。但于本末先后中...
...不能者,提示大脑发育不全。2.不随意运动辨病不随意运动是指不自主,意志不能控制的肌肉运动。主要由锥体外系功能障碍所致。不随意运动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分,形式多样,因病变损害的部位和性质的不同而不同。本组疾病在小儿并不多见,其中具代表性的是小...
...门人问曰.仲景言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湿症兼温.以渴辨证矣.然太阳中.其初起亦汗出而渴.与湿温之渴.又何以别之.答曰.此当以舌上胎为辨.凡热邪之在经者.口虽渴.舌上无胎.且渴能引饮.湿温之病.阳明胃腑.先为湿困.内伏之温邪.被湿邪...
...心中有数,并不断揣摩玩味,推之临床,“有是证用是方”只是一种模式,在某些情况下,也是一种束缚。临证用方首重辨证,用成方加减又需辨方证。学方的目的不只在于记方,而是要掌握组方的规矩,配伍变化的方法。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所学知识逐步升华,又应做到...
...特殊首发病位。而肝属于五脏之一,与其他诸脏腑及与四肢百骸、五官等的关系都难由血室去代替;当把肝“称作”血室时,必须考虑是否也能说“血室主怒”、“血室开窍于目”?显然不能。临床上血室仅是指特殊情况下邪气侵入人体的一种途径;“热入血室”不是“热邪...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