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者因减慢传导而使单向传导阻滞发展成双向阻滞,从而停止折返激动,某些抑制Na+内流的药如奎尼丁有此作用。(四)改变ERP及APD而减少折返药物对此约有三种可能的影响:1.延长APD、ERP 但延长ERP更为显著,奎尼丁类药物能抑制Na+...
...20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员丁建清在第三届世界植物园大会上提醒说,要谨防中草药植物引种海外后成为“生态杀手”。 中医药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一改以往的“低调”,随之而来的是中草药植物引种热。据介绍,在过去10年中,北美和欧洲将中草药用于...
...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以及冠状动脉的痉挛、血栓形成所导致的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或猝死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并成为老年心肌梗死长期二级预防的首选药物。 阿司匹林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内的环氧化酶,使TXA2生成受阻,血液中多种成分如ADP、5-...
...微波10~15分钟作用领区,可使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心肌供血改善。2.对血液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大剂量微波有抗凝作用,小剂量对血小板和凝血时间无明显变化。大剂量可使红细胞脆性增高,降低血中磷的含量,血中胆碱脂酶的活性下降。有人用3.5mw/cm...
...纠正脱水,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血液凝固性增加。 (2)产后、手术后鼓励病人尽可能多翻身及屈伸下肢,指导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回流,增强血液循环。 (3)必要时应用预防性抗凝血疗法。 2.药物抗凝预防血栓形成 (1)小剂量肝素预防术后...
...(一)治疗 无特殊治疗,目前均采取对症治疗。包括:①营养心肌:如二磷酸果糖等;②抗心律失常;③治疗心力衰竭:强心、利尿、扩血管、ACEI等;④抗凝治疗:如小剂量阿司匹林[5mg/(kg·d),1次/d]。王宵芳报告2例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
...作用,能使冠状窦血流量回升,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氧耗量。 4.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双向调节和保护作用。一是对中枢的双向调节作用。冰片对中枢神经兴奋性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镇静安神”,又有醒脑作用。二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冰片对大脑还有保护...
...阿司匹林不同主要通过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缺点是起效慢,需3~5天作用方达高峰,且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严重并发症。 6.脱水药 对重症颅脑出血并颅内压增高者病死率可从70%降至30%,但是对迅速形成的脑疝则效果欠佳。应用时需定时规律...
...MI)/心绞痛再次发作以及其他心脏事件发生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将9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调脂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1周后口服丹参片10~12个月,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以观察两组临床...
...血栓栓塞,老年患者的年发病率达5%,为非房颤患者的6倍。房颤时心房失去了有效的收缩,血液在心房内淤滞有利于血栓的形成。血栓脱落后可随血流移动,导致全身不同部位的栓塞。因此许多学者主张积极予以抗凝治疗。目前用药主要为: (1)阿司匹林。为血小板...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