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前中期医学典籍的整理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伤寒论辨》。在他之后,持这一观点的医家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派医家推崇方、喻提出的编次,著书立说也基本在此二家的基础上进行。若周扬俊、张璐、吴仪洛、程应旄、沈明宗、陈知等等。另一派医家则认为即便是方、喻二家也未能尽复仲景原貌,因而他们的重订...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6-3.html

刘渡舟谈《伤寒论》与经络_【中医宝典】

...关于《伤寒论》,这也是一个特点。 继承好的东西,既有继承又有发扬,使学术总能有强烈的生命力前进。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586.html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论七首、脉证、方九首)_《金匮玉函要略辑义》_中医金匮书籍_【岐黄之术】

...出者死.(脉经.脉得上.有师曰二字.)〔尤〕水为阴.阴盛故令脉沉.又水行皮肤.荣卫被遏.亦令脉沉.若水病而脉出.则真气反出邪水之上.根本脱离.而病气独胜.故死.出与浮迥异.浮者盛于上.而弱于下.出则上有而下绝无也.〔魏〕附录伤寒论以证之...

http://qihuangzhishu.com/626/21.htm

伤寒论章句方解》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六卷(章句四卷,方解二卷)。清·陈恭溥编撰。刊于1851年。作者认为:“凡注解经书,必明句读。”故于《伤寒论》注本中以章句明晰的《伤寒论直解》(张锡驹撰)和颇能阐发精义的《伤寒论集注》(张隐庵编)为基础,予以分章节、句读、参合...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09.htm

伤寒论章句方解》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六卷(章句四卷,方解二卷)。清·陈恭溥编撰。刊于1851年。作者认为:“凡注解经书,必明句读。”故于《伤寒论》注本中以章句明晰的《伤寒论直解》(张锡驹撰)和颇能阐发精义的《伤寒论集注》(张隐庵编)为基础,予以分章节、句读、参合...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19.htm

仲景五泻心汤异同辨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的治疗大法。泻心汤既有病因病机侧重点的不同,又有虚实和虚实夹杂之异,但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是其共同特点,故调理脾胃气机升降是治疗痞证的关键所在。 半夏泻心汤 出自宋本《伤寒论》149:“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80851.html

仲景五泻心汤异同辨_中药基础_【中医宝典】

...泻心汤出自仲景《伤寒论·太阳篇》,用以治疗太阳病误下变证的种痞证。痞证是指患者胃脘部有痞闷不舒或有堵塞感的一种自觉症状,不仅可见于伤寒误下邪陷,亦可见于内科杂病、温热病等。仲景五泻心汤,首创辛开苦降、寒温并用的治疗大法。 泻心汤既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a8861.html

重校刊串雅内编小引_《串雅内外编》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濒行属余刊印,以公同好。因乞吴君平格(庚生)补注,系于后。平格邃于医,其所注悉有根据,足以增益是书。若剞劂之资则镇洋瞿太守(永嘉)任之。以广医药之一家,不必神其说于龙宫三十方也。光绪庚寅仲夏仁和许增迈孙识...

http://zhongyibaodian.com/chuanyaneiwaibian/797-3-1.html

《古本康平伤寒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简称《康平伤寒论》。汉张机所撰《伤寒论》的古传本之一。系1346年(日本贞和2年)日人和气朝臣覆录丹波忠手抄的我国古卷子本。由于丹波氏抄录于日本康平3年(1060年),故以“康平”为书名。本书较北宋本《伤寒论》为早,但篇次少于...

http://qihuangzhishu.com/168/1444.htm

《古本康平伤寒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简称《康平伤寒论》。汉张机所撰《伤寒论》的古传本之一。系1346年(日本贞和2年)日人和气朝臣覆录丹波忠手抄的我国古卷子本。由于丹波氏抄录于日本康平3年(1060年),故以“康平”为书名。本书较北宋本《伤寒论》为早,但篇次少于...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958.htm

共找到184,97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