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医学理论研究与文献整理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保留有玉匮针经序。(二)王叔和整理伤寒杂病张仲景伤寒杂病问世后不久,即因战乱动荡或传抄讹误而残损不全,因此极有必要对该书进行整理。首次从事此项工作的,是著名医学家王叔和。他在伤寒论中说:“今搜采仲景旧,录其证侯、诊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1-3.html

经方_方药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经方是指汉以前的临床着作。 【经方】 后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医家类记载经方十一家。这是指汉以前的临床着作。把素问灵枢记载的方剂和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剂合称为经方。把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记载的方剂...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6074.html

伤寒总病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六卷。宋·庞安时约撰于1100年。卷一叙述六经分证;卷二谈汗、吐、下、温、灸等治法;卷三析与伤寒有关的一些杂症;卷四-五列述暑病、寒疫、温病等;卷六载伤寒杂方、妊娠杂方等。其处方用药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参考诸家学说并结合个人...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068.htm

伤寒总病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六卷。宋·庞安时约撰于1100年。卷一叙述六经分证;卷二谈汗、吐、下、温、灸等治法;卷三析与伤寒有关的一些杂症;卷四-五列述暑病、寒疫、温病等;卷六载伤寒杂方、妊娠杂方等。其处方用药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参考诸家学说并结合个人...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392.htm

中医内科学的奠基阶段(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_中医内科学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阴阳五行、人与自然等一系列重要观点,不仅为中医内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还论述了200多种内科病证,一般都能从病因、病机、转归、传变及预后等方面加以论述。汉代张仲景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着成伤寒杂病,书中伤寒部分(后人将其整理...

http://qihuangzhishu.com/76/5.htm

伤寒论集成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十卷,日本·山田正珍撰于1789年。作者据宋·高保衡、林忆的伤寒论校订本,广泛参阅古今伤寒论注本(包括日本医家的几种注本),予以辨析、选注、删繁、考订,并将所有条文编列序号,又依玉函经补充的1条,共409条。虽为集注...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27.htm

伤寒论集成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十卷,日本·山田正珍撰于1789年。作者据宋·高保衡、林忆的伤寒论校订本,广泛参阅古今伤寒论注本(包括日本医家的几种注本),予以辨析、选注、删繁、考订,并将所有条文编列序号,又依玉函经补充的1条,共409条。虽为集注...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37.htm

伤寒论三阴三阳指病位——从“欲解时”谈“六病”本质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文字摘于李心机伤寒论通释中对“太阳病欲解时”条文的解释,是说通过“欲解”这个桥梁,让人们发现了“人的病”与“天之时”联动的规律。任何尊重张仲景原意的学者,在面对这6条整齐划一的原文时,都应该领会到将伤寒论仅仅定位于“症候群”、“方症...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340.html

芫花叶苗茎_中医药书籍汇集【中药材大全】

...本草求真芫花叶苗茎(毒草)大泻里结水湿芫花叶尖如柳。花紫似荆。荛花苗茎无刺。花细色黄。至其性味芫花辛苦而温。此则辛苦而寒。若主治则芫花辛温。多有达表行水之力。此则气寒。多有入里走泄之效。故书载能治利。(宗 曰。张仲景伤寒论以荛花治利...

http://zhongyaocai360.com/zhongyao/yuanhuayemiaojing.html

伤寒论条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八卷。明·方有执撰。刊于1592年。方氏认为伤寒论一乱于王叔和的重编,再乱于成无己的注释,失去仲景原著伤寒兼杂病的完整性。遂予重新编注、考订,并调整了若干条原文的篇次,删去了伤寒例一篇,将太阳病纳为“风伤卫、寒伤营、风寒...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15.htm

共找到469,66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