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_《中医基础理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在现存中医书籍中最先论述运气学说的见于《内经》的天元纪大、五运行大、六微旨大、气交变大、五常政大、六元正纪大、至真要大等七篇。他如六节脏象,《黄帝内经素问遗篇》的刺法、本病等也有论述。运气学说...

http://zhongyibaodian.com/jichulilun/44-10-0.html

体质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奠定了中医体质学的基础。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从体质与发病、辨证、治疗用药以及疾病预后关系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明清温病学家则从温热病学角度,对体质与温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治疗、用药的关系作了新的探讨。历代众多医家也从不同角度对...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24.html

挖掘特色技术时应保护知识产权_【中医宝典】

...吸收和应用是很有必要的,但当务之急的是对于中医传统技术的传承;而且一定要纠正中医技术只是“三根指头一个枕头”那样简单的认识。蕴藏在临床中医药专家个性化理论中的绝活才是中医学最有生命力的基础。 因此,有必要对于中医学的传统技术重新加以审视,变...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7080.html

中医证候基因组学研究应做到“三统一”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何清湖 周兴 湖南中医药大学 中医证候基因组学,是指在证候理论指导下,运用功能基因组学的方法,通过探讨证候,特别是同病异证或异病同证时基因的变异差异表达情况,揭示与某一证候形成相关的所有基因及其功能,从整体基因表达的水平阐明证候的本质...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629.html

近代中医药界的抗争与革新运动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他强调中医学的主体地位,使其改进中医学的主张避免了废医存药的偏颇取向,他提出的改进中医主张,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对中医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启迪作用。祝味菊改进中医的程序第一、二步就是吸取西医生理、解剖病理等学科之所长,以补中医之不足。...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8-3.html

职业医生的出现和医学基础理论体系的萌芽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医巫的分化,而且在渗透到医学之中,促进了医学理论的形成。所有名家的哲学思想几乎无不涉及生理、病理、养生、治疗等,形成各自的哲理性医学理论观点;医学著作也吸收和应用哲学概念和思想从而逐步建立医学理论基础,如元气学说、阴阳学说、...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56.html

中西医学理论的根本差异_【中医宝典】

...哲学理论"气一元论"的基础之上的,中医从一开始就把人视为天、地、生大环境中的一个子系统,研究的本体是阴阳二气(阳气与阴血),继而引伸出气行经、血主络的经络系统与五脏六腑相生相克的有机协同,构成了一套自治的整体医学理论--阴阳五行、经络藏象学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4895.html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简介_《伤寒杂病》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病》是后世业医者必修的经典著作,历代医家对之推崇备至,赞誉有加,至今仍是我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仍是中医学习的源泉。去年非典期间,该书和张仲景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在西医是不可想像的,因为,不可能有哪本19世纪的解剖学...

http://qihuangzhishu.com/103/1.htm

中医脏腑理论的误解——与耿世钊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同名三脏器的结构或功能完全通约的可能。 现在耿文再把中医的心与西医的心视为“同一套组织结构”,实为落后的对号入座。中医学的心是对心脏和大脑等多脏器的生理功能、病理现象有关入心经中药药理反应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在这种概括和总结中又借用了中国古典...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961.html

五运六气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在现存中医书籍中最先论述运气学说的见于《内经》的天元纪大、五运行大、六微旨大、气交变大、五常政大、六元正纪大、至真要大等七篇。他如六节脏象,《黄帝内经素问遗篇》的刺法、本病等也有论述。运气学说...

http://qihuangzhishu.com/44/142.htm

共找到560,69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