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气温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名。感受外邪,蕴伏于里,经过一定时期而发的温病。见温热经纬卷二。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冬伤于寒,春必为理论根据。发即见内热较重,出现发热、口渴、心烦、溲赤等症状。治以清泄里热为主。一说春日阳生,内蕴之热,原有萌动之,...

http://qihuangzhishu.com/168/840.htm

唐由之_调理气血 谨守--唐由之诊治老年黄斑变性思路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研究员认为,中医治病一定要寻根求源。对于老年黄斑变性来说,主要应当责之于气血内经中云:气脱者,目不明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古今医统大全·眼科中云:目得血而能视,故血为之主,血则目。血乃阴液,有营养和滋润的作用...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tangyouzhi/1095-1-0.html

伤寒温疫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温病著作。简称寒温。六卷。清·杨浚撰于1784年。自内经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难经伤寒有五以来,伤寒与温病便易于混淆。作者有鉴于此,遂采集诸家学说予以详辨。卷一列述伤寒与温病的脉证、病因、治法等多方面内容...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089.htm

伤寒温疫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温病著作。简称寒温。六卷。清·杨浚撰于1784年。自内经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难经伤寒有五以来,伤寒与温病便易于混淆。作者有鉴于此,遂采集诸家学说予以详辨。卷一列述伤寒与温病的脉证、病因、治法等多方面内容...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07.htm

第四节痿_【中医宝典】

...下肢,故又有痿蹙之称。 内经有许多篇章对痿进行了讨论,素问·痿论还作了专门论述。因病方面,主张肺热叶焦,筋脉失润;湿热不攘,筋脉弛缓。病证分类方面,根据五脏与五体的关系,提出了痿蹙脉痿筋痿肉痿、...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108.html

足疗起源于黄帝内经_中医疗法中医气功_【中医宝典】

...足疗起源于黄帝内经 足部按摩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今两千多年前的经典医著黄帝内经中就详细介绍了全身的经络和腧穴,其中有许多是足部的穴位,还详细介绍了经络、穴位与五脏六腑的关系,指出:脏腑有可以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穴位,根据不同...

http://zhongyibaodian.com/liaofa/b32707.html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性论著——黄帝内经_【中医宝典】

...,提出不治已治未病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的主张,要求做到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 两千多年来的医疗实践证明,黄帝内经一书的价值甚高,它不仅为我国历代医家所重视,而且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的医学家和科学史家的高度注意,一些国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762.html

卫营同_因病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卫营同营分证而兼有恶寒、头痛身痛、咳嗽等卫分症状的。 【卫营同】 即营分证而兼有恶寒、头痛身痛、咳嗽等卫分症状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5863.html

申明内经法律_医门法律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一申治病不明标本之律 (律一 发明内经)凡有标本,更有似标之本,似本之标。若不明辨阴阳逆从,指标为本,指本为标,指似标者为标,似本者为本,迷乱经常,倒施针药,医之罪也。治病必求其本。万事万变,皆本阴阳。而药性,脉息论治,则...

http://zhongyibaodian.com/yimenfalv/625-4-10.html

辽夏金元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即引用内经难经的原文来解释伤寒论的医理,追溯其学术源流。由于中国古代具有崇古尊经的传统,因而以的方法是相当具有说服力的,成氏这一注释法很受后世注律伤寒论者仿效。其二,成氏的注解着重于时因病...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04.htm

共找到607,42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