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冷庐医话》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又昌邑黄坤载元御,谓气上行者,病见于上,气下行者,病见于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大小肠位居至下,而则行于至上,故与心、肺同候于两寸。其亦精,可正滑之误。杨仁斋谓沉细、沉迟、沉小、沉涩、沉微之类,皆为阴;沉滑、沉数、沉实、沉大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lengluyihua/701-4-8.html

讨论_《丹医秘授古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系统。但其后又:切候形生的太素,在秦以后晋以前,已相当完备了。后人之所以不知,不过是因为“晋以后逐渐隐晦起来”。《丹医秘授古法》的作者亦是同样,以为“古之学真髓已不可见”。“尊古”心态的形成,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首先,人类普遍...

http://zhongyibaodian.com/danyimishougumaifa/1248-6-0.html

第九十一回 化善医宗交感 客人货出孝廉家_《东度记》

...甘连笑道:“先生,你夫诊妻,妻诊夫,谓之交感。若是父病自有母,子病自有妻,如何又父子交诊?”化善笑道:“主人你却不知。比如有父无母,自然诊子;有子无妻,自然诊父。若是有母无父,便诊其媳。”医者笑道:“若是父母妻子俱无,却诊何人?”化善道...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30894.html

(阴)_《诊家正眼》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时为秋,在人为肺。肺应秋金,天地之气,至是而收敛,人身一小天地,故畜缩之象相应,而短见也。《内经》曰∶“短则气病。”盖以气属阳,主乎充沛,若短独见,气衰之确兆也。然肺为主气之脏,偏与短相应,则又何以也。《素问》曰∶“肺之平,厌厌聂聂,...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azhengyan/801-5-10.html

仓公法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与《素问-评热病论》的内容非常接近,甚至可以认为,实际就是引自于此。如此看来,并阴脉与“躁疾不为汗衰”相对,是顺清安静之象,为热病向愈之兆:故仓公在此案中日:“并阴者,顺清而愈。”其后之张仲景亦承此,其日:“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若...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498.html

直阳之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解剖结构名。即足太阳膀胱经。《素问·刺腰痛论》:“刺直阳之上三痏,在蹻上郄下五寸横居,视其盛者出血。”王冰注:“直阳之,则太阳之,侠脊下行贯臀,下至腘中,下循腨过外踝之后,条直而行直,故曰直阳之也。”一即督脉。张志聪注:“直阳之...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037.htm

舌诊时诊的冲击(一)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是随着二次舌诊的发展高潮而来的。第一次冲击是从《金镜录》的出现开始的,《金镜录》抛弃中医的传统诊法,即诊,专以舌诊辨证,虽然可以是一种创举,但是由于它本身存在理论上的缺陷和方法上的不足,以及舌与苔的配合与临床实践不符的缺点,因此冲击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4.html

诊在医药方书中的位置与实际应用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诊在医药方书中的位置与实际应用等问题,是学中的一个学术色彩很浓的临床实际问题。对此在法的起源形成阶段亦即古代法阶段,已于有关各专题叙述过了。这里主要就《脉经》或《脉经》以后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做一专题的讨论。 法出自医经家,见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4.html

诀纂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学著作。一卷(即《冯氏锦囊秘录》卷十五),清·冯兆张纂辑。此书以《内经》理论为据,结合个人见解,分述位法天、论、七诊之法、论紧要诸条、太素、删润诀等内容。...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990.htm

诀纂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学著作。一卷(即《冯氏锦囊秘录》卷十五),清·冯兆张纂辑。此书以《内经》理论为据,结合个人见解,分述位法天、论、七诊之法、论紧要诸条、太素、删润诀等内容。...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642.htm

共找到158,25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