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医家,道士。道号见素子。太白山(今陕西太白县)人。撰《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848年),以道教摄生研究脏腑,先述脏腑,次述修行、病源、吐纳、除疾、药治、察色寻证,月食禁忌等。另撰《黄庭内景图》、《黄庭外景图》、《补泻内景图》、《...
...针刺补泻法用语。语出《千金要方》用针略例:“欲补从卯南,欲泻从酉北。”十二支配合方位:卯是东方,午是南方;酉是西方,子是北方。卯南指的是午,酉北指的是子。后世补泻法中以左转从午,属补,右转从子,属泻。与此说相类。...
...髋骨能医两腿痛,膝头红肿一般同。膝关膝眼皆须刺,针灸堪称劫病功。髋骨∶在膝盖上一寸,梁丘穴两旁各五分。直针半寸,灸二七壮,随病补泻。膝关∶在膝盖骨下,犊鼻穴旁。横针透膝眼,灸二七壮,随病补泻。膝眼∶在膝下是穴,针三分,禁灸。...
...针刺补泻法之一。指针刺得气后以针上下进退的快慢和用力的轻重来分别补泻的方法。《难经·七十八难》:“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意指插针为补,提针为泻。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成提插补泻手法。以反复紧按慢提(重插轻提)为补法;以反复...
...卫者,乃掐按其穴,令气散,以针而刺,是不伤其卫气也。刺卫无伤荣者,乃撮起其穴,以针卧而刺之,是不伤其荣血也。』此乃阴阳补泻之大法也。爪:爪而下之,此则《针赋》曰:『左手重而切按,欲令气血得以宣散,是不伤于荣卫也。右手轻而徐入,欲不痛之因,此乃...
...赋、经络井荥说及平人气象论经遂周环图;中卷为井荥俞经合部分图、五子建元日时歌;末卷为针经井荥歌诀及五行造化。全书附插图二十八幅,系统论述了子午流注的理论和临床应用。 阎氏很重视补泻的运用,对于呼吸补泻,除了遵循《内经》中呼吸补泻的规则外,...
...曰:针有补泻,何谓也?然:补泻之法,非必呼吸出内针也。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当刺之时,先以左手厌按所针荥、俞之处,弹面努之,爪而下之,其气之来,如动脉之状,顺针而刺之。得气,因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不得气,乃...
...调气即应用针刺的补泻方法,可以调节人体阴阳,改善人体的机能。 【调气】 针法名词,见《灵枢.官能篇》。应用针刺的补泻方法,可以调节人体阴阳,改善人体的机能。也就是通过针刺以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纠正体内各种组织和内脏的病理状态。针刺的这种...
...杨继洲在继承前人针法的基础上,对补泻手法进行了总结,并有所发挥。《针灸大成·经络迎随设为问答》中论述了补针与泻针之要法。《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中,较为全面介绍了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留气法、运气法、提气法、中气法(即纳气...
...杨继洲在继承前人针法的基础上,对补泻手法进行了总结,并有所发挥。《针灸大成·经络迎随设为问答》中论述了补针与泻针之要法。《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中,较为全面介绍了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留气法、运气法、提气法、中气法(即纳气...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