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简介_《伤寒杂病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著作可以作为今天的教科书,现在西医的治疗也不可能到几百年前的老祖先那里找根据。在这部著作中,张仲景创造了三个世界第一:首次记载了人工呼吸、药物灌肠和胆道蛔虫治疗方法。《伤寒杂病论》成书近2000的时间里,一直拥有很强的生命力,它被公认为中国...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zabinglun512/103-1-0.html

梨勒_《证类本草》_中医本草书籍_【岐黄之术】

...梨勒枚,面裹 灰火中煨之,令面黄熟,去核细研为末,和粥饮顿服。又,长服方∶梨勒、陈桔皮、浓朴各三大两,捣筛蜜丸,如梧子。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唐·刘禹锡《传信方》云∶予曾苦赤白下,诸药服遍久不瘥,转为白脓。令狐将军传此法∶用梨勒三枚...

http://qihuangzhishu.com/471/940.htm

提倡中医文化促中医发展——访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馆长刘文瑞_【中医宝典】

...刘文瑞是重庆市颇有声誉的中医,也是中医药文化的忠实拥趸。他师从乃父、名老中医刘少林,从事中医药理论研究和中医药保健产品开发多年,执笔出版过《中国民间草药方》、《中国民间刺血术》、《中国民间推拿术》、《中国民间敷药疗法》等多部医药专着,被...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93.html

少数民族卫生事业的建设与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科研机构,有些项目已获得卫生部、省级科技成果奖,并扩大了民族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英、美、德等国还引进藏医藏药,邀请藏医专家出访讲学。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不断加强。在加强乡镇卫生院、卫生防疫站,如:妇幼保健站建设的同时,民族地区的基层卫生组织...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04.htm

藏药与中药、蒙药有何区别?_【中医宝典】

...主要讲究药物的生长、性、、效与五源(水、土、火、风、空),另外,讲性、、效是临床用药的理论基础。藏药的药味有六种:甘、酸、咸、苦、辛、涩等,其中以苦味为药物效果最佳。如蒂达藏药的独特,一般是全草入药(整个草药入药),而且是阴干,所以它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0814.html

中医药大事记97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1997 1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发布。《决定》将“中西医并重”列为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之一。 1月 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家教委联合举办的全国中医药教育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接见了会议代表。...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84.html

中国微藻产业走势的思考_【中医宝典】

...螺旋藻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微藻研究起于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开始工业化生产。中国用于工业化生产的微藻除了部分小球藻,少量盐藻外,主要是螺旋藻。 20世纪80年代,我国将螺旋藻和盐藻的研究列入“十五”国家攻关计划,1989在云南程海湖...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7958.html

中医药科技创新 产业发展战略论坛举办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9月20日下午,中医药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战略论坛在南阳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科技部社会发展司处长邹健强,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巧生,中药复方新药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中医药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91.html

清代中外医药交流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的脉学、针灸学和本草学三部分内容向欧洲介绍中国医药知识。 最早介绍脉学的是卜弥格的《医论》,康熙十五(1676)米兰出版了它的意大利文译本,后,纽伦堡天然药物研究杂纂补编,收录了此书。英国名医弗洛伊尔(J.Flover)受卜弥格...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82.html

历史上的中外医学交流_【中医宝典】

...已有陆路的沟通了。在医药交流史上,我国很早以前就曾向印度输出如丁香、沉香、黎勒、苏方木等。此外在医学上,越南的治痢药方也曾经在宋代一度传入我国。 可见,我国医药和国外的交流历史源远流长,头绪纷繁。此外如中国和大秦(东罗马)的早期医药交流,...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800.html

共找到360,26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