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筋脉拘挛不柔和之意;乌头赤石脂丸证之“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则既有痛势剧烈而挛急不舒之态,又有属急病暴病之状。按《内经》“诸暴强直,皆属于风”,本证亦可归属在阳虚生风的范畴。 又仲景在《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中论痉病云:“夫痉脉...
...【脉】倾仆,内有血,腹胀满,脉坚强者生,小弱者死。【证】瘀血为病,或痰涎发于上。【治】同中风证。恶血归内,留于肝经,胁痛自汗,治宜破血行经。张论 坠堕使生心恙,痰涎发于上也。治宜补之。凡杖打、闪肭疼痛,皆血滞证,可下之。忍痛则伤血。神应散...
...整个的作用,而又非参草姜枣温补中气,不能成柴芩升降之功。非少阳经病,不可用也。老人寒热口苦,此寒热乃肾气虚中气败而荣卫分散之寒热,口苦亦中虚上逆之苦,万不可用寒凉去火。应服肾气丸、猪腰汤、小刺辽海参,温补肾气。肾气与中气恢复,荣卫有根,仍然能...
...角弓反张。必延幼科,正合渠平日学习见闻之证,因多误认为慢惊风,遂投抱龙丸、安神丸,竭尽惊风之剂,转治转剧。因见不啼不语,又将神门、眉心乱灸,艾火虽微,内攻甚急,两阳相搏,如火添油,死者不可胜计,深为痛悯!今凡遇地方疫毒流行,大人可染,小儿独不可染...
...医方著作。四卷。明·戴元礼撰。撰年不详,约刊于1443年。作者取其《证治要诀》中各门病症所引诸方,分为汤、饮、散、丸、丹、膏六类编成此书。简要地说明所列诸方的主治、配伍及服用法等。1955年商务印书馆将此书与《证治要诀》合刊出版,题名《...
...医方著作。四卷。明·戴元礼撰。撰年不详,约刊于1443年。作者取其《证治要诀》中各门病症所引诸方,分为汤、饮、散、丸、丹、膏六类编成此书。简要地说明所列诸方的主治、配伍及服用法等。1955年商务印书馆将此书与《证治要诀》合刊出版,题名《...
...牡蛎(熬)薯蓣 黄柏 细辛 附子(炮)苦参各22.5克 泽泻37.5克 奏门冬(去心)干姜 干地黄各30克 菟丝子15克【制法】上药十三味,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虚劳失精。【用法用量】每服3丸,用酒送下。痹证,加炮附子...
...经曰∶太阴司天,阴痹,大便难,阴气不用,病在于肾。又曰∶太阳之胜,隐曲不利,互引阴股。夫饮食之物,有入必有出也。苟大便不通,出入之机几乎息矣。急宜通之,使旧谷去而新谷得入。然有实闭、有虚闭,最宜详审。如形实气实脉实又能食者,的有可下之证,...
...牡蒙 禹余粮 石斛 辛夷各60克 人参 桑寄生 续断 细辛 厚朴 干姜 食茱萸 牡丹 牛膝各25克 柏子仁30克 薯蓣 乌贼骨 甘草各45克【制法】上二十六味,研为细末,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妇人不孕。【用法用量】每次用酒送服...
...。再心口之上,隐隐内作微痛,此皆肺中生毒之征也,即用甘桔汤服之。服下如觉稍安,肺之患毒无疑矣。以犀黄丸十服,分十日同桔梗汤早晚轮服痊愈。此是预识预治之法。若见脚痛医脚,咳嗽医咳,迁延日久,脓成肺坏,多致不救。且如舌下一粒患未成脓,其色必淡,...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