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尽信。若周菊潭谓生平诊脉,未有芤象者,抑何其言之不审耶!虞德恒治一人,潮热微似疟,小腹右边一块,大如鸡卵作痛,右脚不能申缩。虞诊其脉,左寸芤而带涩,右寸芤而洪实,两尺两关俱洪数。曰∶“此大小肠之间欲作痈耳。”虞说仍沿伪诀,以寸尺相为表里...
...(公元 1359 年)元.滑寿(伯仁)着。一卷。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为纲,论述脉象及辨脉之法,甚有心得。 作者:滑寿 朝代:元 年份:公元1359年 序 脉象大旨 左右手配脏腑部位 五脏平脉 四时平脉 呼吸沉浮定五脏脉 三部所主 ...
...病源各不一.今歌本诊生死之脉.故不论病源.只论脉之生死.腹胀浮大是出厄.虚小命殂须努力.此篇大抵以脉病相应不应言生死.然亦不可专执.临病参考可也.如中恶腹胀脉紧细者生.浮大者死之类.下痢微小却为生.脉大浮洪无瘥日.下痢脉欲绝者不死.杂色恶...
...儿科自古最为难,毫厘之差千里愆,气血末充难据脉,神识未发不知言,惟凭面色识因病,再向三关诊热寒。听声审病兼切脉,表里虚实随证参。[注]儿科一道,自古为难,盖以小儿形质柔脆,易虚易实,调治少乖,则毫厘之失遂致千里之谬,气血末充者,气血尚未...
...按而得之,问而极之,为之奈何?察色之明,按脉之神,审问之工,为诊之要,故并请之。平按:《甲乙》无此一段及下“岐伯答曰”四字。“问其病”,“问”字原钞作“间”,谨依《灵枢》及本注作“问”。岐伯答曰:夫色脉与尺之相应也,如桴鼓影响之相应也,不得...
...脉相为人体重要全息收发站,但脉相非应独取寸口一处。事实上,寸口脉相虽然方便,但距相应内脏甚远,因此不如距脏腑较近的九候脉相反映性更为灵敏和直接……第一节 脉先兆的理论基础中医脉诊起源甚早,远在二千多年前先秦时期,脉学就已开始发展,《黄帝...
...。季胁,小肋也,在胁之下,为肾所近,故有季胁之下,皆尺内主之);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尺外,尺脉前半部也;尺里,尺脉后半部也。前以候阳,后以候阴,人身以背为阳,肾附于背,故外以候肾。腹为阴,故里以候腹,而大小肠、膀胱、命门皆在其中矣。...
...先父在1930年讲诊脉时说;诊脉不是只诊出一个脉,从一个脉就定病。诊脉必须诊出脉的病位、虚实、寒热、表里、气血,再辨明病证是有余还是不足,先治何病,后调何疾,这全在脉中诊出。譬如表有病不论风寒风热,脉的部位一定在浮位。温病的卫分证也在表,...
...在古脉学时期脉法在医学中并不自为一个系列出现,它在构造部位上离不开经络,在诊断方法上强调四诊,色脉、色脉尺诊等,其本身亦是在使用遍诊诸法及人迎、脉口等等。 在古脉学时期脉法在医学中并不自为一个系列出现,它在构造部位上离不开经络,在诊断方法...
...,极下血,小疾肠 便血,身热则死,寒则生。肠 下白沫,脉沉则生,浮则死。肠 下脓血,脉悬绝则死,滑大则生。肠 之属,身热,脉不悬绝,滑大者,生;悬涩者,死。以脏期之。肠 下脓血,脉沉小留连者,生;数疾且大,有热者死。肠 筋挛,其脉小细安静者...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