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著作。九卷。清·王贤撰。刊于1711年。王氏论述法。采摭《难经》要旨以为提纲,并广引诸家学说以阐脉理。删繁纂要,附述己见以求脉理贯通。现存清刻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655.htm

论涩脉弦_《诀刊误》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出丹溪)之状不一.大率多兼见.人之病有四.曰寒、曰热、曰虚、曰实.故诊者亦必以浮沉迟数为之纲.以察病情.初学人又以浮数为热为有余.沉迟为寒为不足.其间最难体认者.涩也.最难调治者.弦也.涩细而迟.往来难.且散.又曰短而止.皆是...

http://qihuangzhishu.com/943/67.htm

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名词。①肾脏的经脉,即足少阴肾经。②肾脏的脉象。参肾平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93/1584.htm

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名词。又名胞络。指分布在胞宫上的脉络,包括冲脉和任脉。《灵枢·五音五味》:“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张景岳注:“胞者子宫是也。此男女藏精之所,皆得称为子宫,惟女子于此受孕,因名胞。然冲、任、督脉,皆起于此,所谓一原而三歧也。”《素问·...

http://qihuangzhishu.com/166/371.htm

《脉经》的著作形式限制了法在方书中的作用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已,并没有将仲景的平脉辩证的方法体现在《脉经》全书当中去。试问以仲景后八百余年惟有这位才能学之的《脉经》著者王叔和,竟然没有做到张仲景已经做了的工作,没有将平脉辨证的方法体现在第一个权威著作《脉经》之中,其他的人也好书也好,焉能实现这个...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63.html

《丹溪诀指掌》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著作。清·刘吉人编撰于1910年。刘氏选录《诀指掌病式图说》中部分论述予以校正,并补充了一部分内容。书中夹有一些糟粕,从而使义晦涩不清。后编入《三三医书》中。现存初刻本及《三三医书》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67/1300.htm

《丹溪诀指掌》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著作。清·刘吉人编撰于1910年。刘氏选录《诀指掌病式图说》中部分论述予以校正,并补充了一部分内容。书中夹有一些糟粕,从而使义晦涩不清。后编入《三三医书》中。现存初刻本及《三三医书》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6/3042.htm

内经十二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名称。指《内经》所论述的十二种脉象,即鼓、搏、坚、横、急、喘、躁、格、关、溢、覆。《诊家正眼》:“《内经》十二,仲景十二,凡得二十四,未尝非辨证之旨诀,而世皆置若罔闻,则有惭于司命之职矣。”...

http://qihuangzhishu.com/192/401.htm

内经十二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名称。指《内经》所论述的十二种脉象,即鼓、搏、坚、横、急、喘、躁、格、关、溢、覆。《诊家正眼》:“《内经》十二,仲景十二,凡得二十四,未尝非辨证之旨诀,而世皆置若罔闻,则有惭于司命之职矣。”...

http://qihuangzhishu.com/192/843.htm

共找到97,41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