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医家倪士奇和他的《两都医案》_【中医宝典】

...□ 孟庆云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两都医案》两卷,明代倪士奇撰。因其上下卷分载的是在北京和南京的治案,分为北卷和南卷,故尔又称“南北医案”。刻于明亡之前。孤本现藏于浙江图书馆。 作者倪士奇,字复贞,今江苏镇江南徐人。其先祖在宋室南渡时即为京口...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0515.html

《沈氏医案》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案著作。一卷。清·沈璠撰。作者主张用药治病应“随病而施,中病而止。”不可谬于定方。案中温、凉、攻、补各随其宜,尤擅长于豁清火法。卷末附医论数则,包括护养法及评论、《景岳全书》等内容。本书现存抄本、又收入《珍本医书集成》中。...

http://qihuangzhishu.com/193/1640.htm

《沈氏医案》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案著作。一卷。清·沈璠撰。作者主张用药治病应“随病而施,中病而止。”不可谬于定方。案中温、凉、攻、补各随其宜,尤擅长于豁清火法。卷末附医论数则,包括护养法及评论、《景岳全书》等内容。本书现存抄本、又收入《珍本医书集成》中。...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359.htm

王志国医案——肺脾气虚_中医文化中医医案_【中医宝典】

...后随访,患儿已上学,未见复发。 【按语】 本案阴水,辨证为脾虚湿困,治疗以健运脾胃为本。如《幼幼集成,肿满证治》日“夫肿满之证,悉由脾胃之虚也,脾土喜燥而恶湿,因中气素弱,脾虚无火,故水湿得以乘之,而脾虚不运,则乳食凝而不化,停积于中,而肿...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329.html

鹤膝风_《古今医案按》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州守张天泽.左膝肿痛.胸膈痞满.饮食少思.时作呕.头眩壅.日晡殊倦.用葱熨法.及六君加炮姜.诸证顿退.饮食稍进.用补中益气加蔓荆子.头目清爽.肢体康健.间与大防风汤十余剂.补中益气三十余剂.而消.一妇人发热口干.月经不调.半载后.肢体...

http://qihuangzhishu.com/618/96.htm

医案的解释_医案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中医治病时对有关症状、处方、用药等的记录,多用做书名,如清代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近人秦伯未的《清代名医医案》等 medical case...

http://hanwen360.com/c/341149.html

信号的理论基础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因果关系,的产生除与肺脾肾三脏的关系最为关联外,还与三焦的决渎作用以及肝、心的气血运行有密切关系,故五脏皆可生,具体分析如下:1.生于脾 脾主运化,主津液的转输,如脾虚失于运化,不能转输津液,则水谷不能化津反聚而为,此为内源性痰饮的主要...

http://qihuangzhishu.com/128/141.htm

咳不出 可能脾胃虚_部位养生_【中医宝典】

...中医认为有尤其是有痰咳不出的情况多和脾虚湿盛有关系,因为脾为生之源,肺为贮之器,人的脾胃不好容易内生湿,而肺部只是人体储存液的容器,人的液较多,脾胃脱不了干系。 在人体的内脏器官中,脾主要负有运化水液和营养物质的职能,是人体...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093.html

螈_《古今医案按》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芍、黄连、半夏、甘草.佐以肉桂.助参、 之功.补脾泻肝一饮遂觉少定.数服而愈.所以知儿病者.左脉滑大.右脉沉弱.似有似无.右手主于气故曰气分大虚.经所谓土极似木.亢则害.承乃制.脾虚为肝所侮而风生焉.证似乎风.治风无风可治.治惊无惊可疗.治...

http://qihuangzhishu.com/618/183.htm

刘韵远医案——风热感冒_中医文化中医医案_【中医宝典】

...,精神委靡,嗜睡,面色红赤,口唇红干,恶寒无汗,四肢欠温,鼻塞微喘,咳嗽痰多,咽充血,颌下淋巴结肿大,两肺可闻圉及细湿哕音,鸣音,以右下肺为甚。舌质红绛,苔少,脉弦数。 胸透:双肺纹理增粗,右下肺可见片状阴影。 血象:白细胞8. 7X ...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232.html

共找到92,95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