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古时皆有,并且顾具实用价值。 4、布指《难经》日:“尺寸终始,一寸九分。”独取寸口诊脉法,就是在这一寸九分之上进行的。然而,患者有高矮之别,尺肤有长短之异,医者诊脉布指时,三指之间应有疏有密不可面定不变。所以《三指禅》日:“诊者三指有...
...脉之盛衰,病之新故,凡疗病者,以此五诊,诊病使当,为合其时,不当,为后其时也。形气相得,谓之可治;形瘦气大,形肥气小,为不相得;形肥气大,形瘦气小,为相得也。脉色泽以浮,谓之易已;其病人五色,浮轻润泽,其病易已。平按:《素问》无“脉”字。脉...
...关缓.胃气虚弱.浮缓.脾气虚弱.不沉不浮.从容和缓.乃脾家本脉也.尺缓下寒脚弱.风气秘滞.浮缓.肠风泄泻.沉缓.小腹感冷.滑.不涩也.往来流利.如盘走珠.不进不退.为血实气壅之候.盖气不胜于血也.为呕吐.为痰逆.为宿食.为经闭(滑而不断绝.经...
...,既云饮食,明是内伤,且凡先因于疟,而后滞于食者有之,未有不因乎外邪,而单有食疟者也。陈氏之说,既以三因立论,故不得不敷衍其说,不知响影之谈,不但无益,而且乱人意见。烈按∶此类之衍说甚多,如士材之《诊家正眼》,每脉中必以寸、关、尺为主病,...
...雀啄 连三五至而歇,歇而再至,如雀啄食,脾绝也。屋漏 良久一至,屋漏滴水之状,胃绝也。弹石 从骨间劈劈而至,如指弹石,肾绝也。解索 散乱如解绳索,精血竭绝也。虾游 沉时忽一浮,如虾游然,静中一动,神魂绝也。鱼翔 浮时忽一沉,譬鱼翔之似有似...
...拥有了望诊、闻诊、切诊和主诉等信息,说简单一点,在诊完脉之后,四诊已经有了“三诊半”,因此,具备了判断病证的基本条件。 所以,中医四诊是一个综合过程,一定要全面周到才能做到规范准确。正如《内经》所说:“上工欲会其全,非备四诊不可”,这是中医...
...从史料上看《左传》记述缓和治病都还没提到诊脉,《史记·扁鹊传》:“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就是说脉诊起源于扁鹊,或者说是扁鹊的时代,亦就是“医经”-派。 今天所讲所用的脉诊,究竟是起源于什么时候,它又是怎样起源的,这不但是个历史问题,...
...为热中,缓而迟,虚寒相搏,食冷则咽痛。” 《诊家枢要》:“浮缀为风,沉缓血气虚,关脉浮缓,脾气虚弱;尺脉浮缓,肠风泄泻,沉缓小腹感冷。” 《诊家正眼》:“浮缓风伤,沉缓寒湿,缓大风虚,缓细湿痹,缓涩脾薄,缓弱气虚。右寸浮缓,风邪所居,左寸涩...
...脉可用“一指(拇指)定关法”,而不细分三部,因小儿寸口部短,不容三指定寸关尺,且易哭闹,不合作。 4、举按寻:这是诊脉时运用指力的轻重和挪移,以探索脉象的一种手法。 滑伯仁《诊家枢要》说:“持脉之要有三:曰举、按、寻。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
...老弱之人.脉宜缓弱.过旺者病.少壮之人.脉宜充实.过弱者病.山甫以为犹有说焉.老者脉旺而非躁.此天禀之浓.引年之叟也.名曰寿脉.若脉躁疾.有表无里.其死近矣.壮者脉细而和缓.三部平等.此天禀之静.清逸之士也.各曰阴脉.若脉来细而劲直.前后...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