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治疗 维生素C缺乏病轻症病人每天服维生素C 200~300mg,重症300~500mg,感染时剂量应增加,分3次在饭前或吃饭时服用。如患者不能口服或吸收不良时,可用肌内或静脉注射,1次/d(婴幼儿100~200mg,成人500~...
...特别是防止上皮恶性肿瘤的作用。通过血清维生素A定量测定,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有很大意义。 荧光分光光度法 早产儿新生儿:0.52~0.78μmol/L 儿 童:0.87~1.56μmol/L 成 人:1.12~3.14μmol/L (1...
...(一)发病原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二)发病机制 P5′N是一种锌(Zn)依赖的金属酶,受Cr2 、Zn2 、Mg2 激活,而Hg2 、Pb2 等明显抑制其活性。随着红细胞成熟衰老,P5′N含量逐渐减少。P5′N存在由不同基因编码的Ⅰ、...
...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热样皮疹及脱屑为特征。后期少数病例可发生心肾并发症。 [病原学及发病机理] 主要致病菌为b型溶血性链球菌a组菌株,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咽部引起化脓变,毒素入血引起毒血症,使皮肤产生病变,严重时肝...
...继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除上述表现外,可伴有原发病的各种症状。由下丘脑-垂体部位肿瘤引起者,可出现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后期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的表现,以及嗜睡、抽搐等。...
...病儿死于新生儿期。维生素D中毒的机理现在还不很清楚。正常情况下,维生素D的代谢和血清钙、磷浓度的变化有一系列的反馈调节,所以一般不致使人中毒,有人认为服用大剂量维生素D时,可能与血浆蛋白结合有变化,由于维生素D及其代谢物在血中过饱和,使机体...
...难以用它参与黄酶的作用来解释,其机理尚不清楚。维生素PP即抗癞皮病因子,又名预防癞皮病因子(pellagrapreventing factor)它包括尼克酸(烟酸)和尼克酰胺(烟酰胺),均为吡啶衍生物。 尼克酸和尼克酰胺的性质都较稳定,不易...
...预防意外造成的颅脑外伤,尤其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儿;预防产伤和缺氧造成的新生儿颅内出血;提倡母乳喂养,生后常规补充维生素K剂,以预防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做好预防接种工作,积极防治各种感染性疾病等。 预后 ICH的预后与其发病年龄、病因、...
...功能时,则出现心功能失代偿,其主要的病理生理变化有:(一)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减低 心功不全早期,心率代偿性加快,虽有助于增加心排血量使其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然而,心率加快也增加心肌耗氧量,且冠状动脉供血和心室充盈时间缩短,而使每搏血量下降心...
...衣原体感染人体后,首先侵入柱状上皮细胞并在细胞内生长繁殖,然后进入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内增殖。由于衣原体在细胞内繁殖,导致感染细胞死亡,同时尚能逃避宿主免疫防御功能,得到间歇性保护。衣原体的致病机理是抑制被感染细胞代谢,溶解破坏细胞并...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