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辨治思路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通过治其结石而收降血压之效,似有“歪打正着”之嫌。《素问》云,“有者求之,无者求之”。当“无证可辨”时,不妨把有关辅助检查看作是中医“四诊”的延伸,也正是“无者求之”的一种体现。 总之,上述验案都是从中医辨证辨病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1276.html

草果功擅化浊 王杰临用药经验拾萃(1)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消食化积之药,目前临床并不常用。王杰擅用喜用此药,常云:“草果入药,始见于《局方》,又见于《饮膳正要》,最早作调料用之,如煮肉时加入草果一二枚,能芳香化浊,开胃、去油腻之气,调凉菜、凉皮时用草果调汁浇之,其味芳香,能促进食欲。”此药化湿...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142.html

晁恩祥善用下法经验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辨证论治实为中医之根本,而真正在临床得以体现并获得良好临床疗效,却非一朝一夕之功。之时,病机未清,立法不明,就茫然处方,实难奏效。而临床所见之病,往往寒热并见,虚实并存,气血同病,阴阳并虚,而辨证的要点亦非明显确凿。这就考验一个医生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8721.html

芍药甘草附子汤_《实验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不温,胃纳呆钝,口渴欲饮,二便如常。舌淡红润,脉沉细略数。综观此病,既非太阳中风。亦非太阳少阴两感,有似太阳病汗漏不止之桂枝加附子汤。其实亦非。乃汗多伤阴,阴损及阳之芍药甘草附子汤也。拟:白芍10g 附子10g 炙草10g一剂症减,...

http://zhongyibaodian.com/linzhengshiyanlu/115-4-1.html

把辨证论治十法融入中医病案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辨证与论治是病案中体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两个重中之重,突显一个医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论治水平,直接影响治疗结果。 方解就是对处方的解释。首先按已明确的证型、治法,针对性选方、遣药,一一有序论证,阐明其合理性,使理法方药丝丝入扣。从已知...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657.html

治验三则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洪文旭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笔者在临床中注重积累经验,现将三则治验介绍如下。 流行性感冒 王某,男,50岁,职工。2009年10月18日初诊。主诉近日偶感风寒,发病已2日。证见发热恶寒,鼻流流涕,咽喉疼痛,咳嗽无痰,口干思饮,体温...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1699.html

理中汤_《实验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难忍,该村合作医疗所注射阿托品,不得缓解。就诊时难以安坐,两手捧腹。蹲于地上。望其面色苍白,鼻头微青,舌淡红润,苔白滑润。切得脉象沉紧。诊其腹,满腹拒压,手不可近。此寒邪直中太阴,脾家虚寒也。《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

http://zhongyibaodian.com/linzhengshiyanlu/115-18-4.html

大陷胸汤其一_《经方实验录》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与阳明内热同病。不攻其湿痰,燥热焉除?于是遂书大陷胸汤与之。制甘遂(一钱五分) 大黄(三钱) 芒硝(二钱)返寓后,心殊不安。盖以孩提娇嫩之躯,而予猛烈锐利之剂。倘体不胜任,则咎将谁归?且《伤寒论》中之大陷胸汤,必心下痞鞕,而自痛,其甚者...

http://qihuangzhishu.com/1032/76.htm

研究方证的一部力作——《皕一选方治验实录》述评_【中医宝典】

...充分了解古今历代医家对该方的临床运用发挥。 掌握方剂的运用指征只是中医的基础阶段,但也是非常必要的筑基阶段,这是一种以方剂为核心的以方统、以方统病研究思路。如时面对高烧这一个疾病,中医学有很多方剂可以主治,麻黄汤、麻杏甘石汤、小张...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9736.html

控涎丹_《实验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如常,尿多清长。诊其脉,滑数有力。触其腹,腹壁厚,无压痛。《素问·气厥论》云:“心移热于肺,传于膈消。”意为心肺有热,伤津灼液,津液不能敷怖,故而口渴善饮。张志聪云:“三消之,心肺主上消,脾胃主中消,肝肾主下消。”分析本案,当属上消。其治疗...

http://zhongyibaodian.com/linzhengshiyanlu/115-38-2.html

共找到96,58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