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失常_中医辩证气血津液_【中医宝典】

...气血失调,是指气或血的亏损和各自的生理功能异常,以及气血之间互根互用的关系失调等病理变化。 气的失常主要包括气的生化不足、耗损过多或气的某些功能减退及气的运动失常,即形成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或气脱等病理状态。, 血的失调主要表现在两个...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383.html

王开千里拜名师,父子双双授太医_医药史料_【中医宝典】

...全书》、《增注密语》等。 王开的儿子,名迪,字子吉,号国瑞。继承父业,承窦汉卿之学,在流注针法、飞腾八法以及透穴针法等方面另有建树,后担任太医院吏目,著有《扁鹊神应针灸玉龙》,诚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扁鹊神应针灸玉龙》是一本...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liao-2/b34740.html

阳中隐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刺手法名。出金·窦汉卿《金针赋》。为先补后泻法。其法先进至浅部(0.5寸左右),行紧按慢提九次,觉微热,再进针至深部(1寸左右),行慢按紧提六次,此为一度。必要时可反复施术。适用于先寒后热,虚中夹实之症。...

http://qihuangzhishu.com/195/1591.htm

气血失调_病因病机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出现疼痛,瘀血等症;气逆可致血逆上溢而见吐血,咯血,衄血等症;气虚不能摄血,可致血不循而见便血、崩漏、皮下出血等。临床上凡是久痛、厥逆、月经不调、慢性出血等病症,多与气血失调有关。...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5763.html

疗法_器具技法_【中医宝典】

...颈疗法,是指针刺颈部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颈部与十二经脉有密切联系,《灵枢》经脉、经筋、经别及《难经》中均有论述,如“膀胱足太阳之脉……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足阳明之别……上络头项”;足太阳别“从膂上出于项”;手...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158.html

《灵枢》第七篇_【黄帝内经】

...病在中者,取以长针。病水肿不能通关节者,取以大。病在五脏固居者,取以锋,泻于井荥分俞,取以四时。 凡刺有九,以应九变。一曰俞刺,俞刺者,刺诸经荥俞脏俞也;二曰远道刺,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刺腑俞也;三曰刺,刺者,刺大经之结络分...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88.html

彝族气血与经络理论(收藏)_【中医宝典】

...彝医认为,人以气血为生命的根本,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而气生于:“大肠与小肠间,脐底之上。”只有气血在人体内运行通畅,环流不息,贯通三焦,生命活动才能得以延续。 彝医将气分为清气和浊气两类,认为清气和浊气在人体内有着各自的循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897.html

气血,民间常用的气血双补方_【中医宝典】

...气血双补方 气血双补方是指既能补血,又能补气,适用于气血皆不足之证。也就是说,临床上既有气不够用而出现的短气、乏力、不耐疲劳、倦怠之气虚证,又有血不足而出现的头晕、心悸、面色苍白、失眠、健忘等血虚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使用气血双补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585.html

穴法相应三十七穴_《扁鹊神应针灸玉龙》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斗合人统也。“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十二经络、督任两贯串三百六十余穴,以同日度并诸络。十二、奇经八脉、皇络、、横络、丝络,末取尽名。然不过一昼夜脉行一万三千五百息,血行八百一十丈,一周而已“正侧偃伏,气血有六百余候。”背为阳,行于...

http://qihuangzhishu.com/300/83.htm

论疮疡去腐肉法_《疡医大全》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何待于割!若脾胃虚弱,饮食少思,用六君倍加白术,壮其荣气,则肌肉受毒者自活,已死者自溃,已溃者自敛。若初起或因克伐,或犯房事,以致色黯而不痛者,乃阳气脱陷,变为阴证,急用参附汤温补回阳,亦有可生。窦汉卿曰∶凡取腐肉,先用猪蹄汤洗净,以去其...

http://qihuangzhishu.com/344/208.htm

共找到145,26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