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朝诗人刘方平的《月夜》 原文如下: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赏析 唐诗中,以春和月为题的不少。或咏春景而感怀,或望明月而生情思。此诗写春,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
...甘苦.以甘泻之.热则伤气.气伤则无润.折热补气.非甘寒之剂不能.故以人参、石膏炙甘草、生甘草之甘寒为君.启玄子云.益水之源.以镇阳光.故以知、柏、黄连、栀子之苦寒.泻热补水为臣.以当归、麦冬、杏仁、全蝎、连翘、白芷、白葵、兰香.甘辛寒和血...
...出自:明代诗人方孝孺的《画梅》 原文如下: 微雪初消月半池,篱边遥见两三枝。 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话寻常草木知。赏析 微雪刚刚开始融化,天上的月亮倒映水中,洒满半边池水。 在零落的竹篱边,遥遥地望见两三枝梅花。 梅花的清香远远传来,飘荡在...
...出自:北宋诗人晏殊的《蝶恋花》 原文如下: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赏析 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
...往古分医为十四科,使其各治一科为专科,志在济人。今则率皆相习成风,趋炎奔竞,其志不过啖名谋食而已,岂不卑哉!要知此道之源出自轩皇君臣,以羲皇一画之旨,终日详论世人疾病之所以然,垂教天下后世以治法之所当然。而药物则又出乎炎帝,躬行阅历,察四时...
...汉已治平,大儒辈出,必取《内经》修明之。今阅全书,颇有汉文气味,必非歧黄之原文。然如《素问》所言五运六气,宏深奥妙,《灵枢》所言经络穴道,缕析条分,实秘笈之灵文,非神灵其孰能知之?今学医者,不必读尽全书,如歧黄问答,尽可删去,只取其切要之句...
...“五方风土异宜,古今元气不同”,医林每奉此二语为治病立方之要旨。以为西北高燥多寒,东南卑湿多热,高燥则筋骨劲强,卑湿则肌肉柔弱,此分情势之刚柔,非以判本原之强弱,故《内经·异法方宜论》、《五常政大论》,圣人早为详言之。至古今元气不同,则愚...
...出自:宋辽金黄庭坚的《送范德孺知庆州》类型:抒情 人物原文如下: 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 敌人开户玩处女,掩耳不及惊雷霆。 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 阿兄两持庆州节,十年骐驎地上行。 潭潭大度如卧虎,边头耕桑长儿女。 ...
...晓得,明了:~道。~名(著名)。~觉(有感觉而知道)。良~。~人善任。温故~新。~难而进。~情达理。 使知道:通~。~照。 学识,学问:~识,求~。无~。 主管:~县(旧时的县长)。~府。~州。~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
...出自:唐代武则天的《腊日宣诏幸上苑 / 催花诗》类型:四季原文如下: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