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规则出血、经期延长和闭经等。 2.复方庚炔诺酮针剂用后可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乳房胀痛、头晕、乏力、嗜睡等不良反应,但随用药次数增加而减少或消失。 【规格】 注射液:每支200mg(1ml)。 复方庚炔诺酮针剂(复庚1号):每支1ml,...
...目录 《普济方》万宝代针膏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普济方》:万宝代针膏【处方】硼砂 血竭 轻粉各3克 蟾酥1.5克 麝香0.3克 蜈蚣(金头者)1条 脑子少许 雄黄3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人蜜调和为膏。【功能主治】治诸肿恶疮,肿核...
...拇指压在被针刺部位下端。右手持三棱针对准被针刺部位的静脉,刺入脉中(0.5-1分深左右)即将针迅速退出,使其流出少量血液,出血停止后,再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当出血时,也可轻轻按静脉上端,以助瘀血外出,毒邪得泻。泻血法一般隔2~3天治疗一次,...
...之处也。 刷之微在数迟者,徐疾之意也。粗守关者,守四支而不知血气正邪之往来也。上守机者,知守气也。机之动不离其空中者,知气之虚实,用针之徐疾也。空中之机,清净以微者,针以得气,密意守气,勿失也。其来不可逢者,气盛不可补也。其往不可追者,气虚...
...之处也。 刷之微在数迟者,徐疾之意也。粗守关者,守四支而不知血气正邪之往来也。上守机者,知守气也。机之动不离其空中者,知气之虚实,用针之徐疾也。空中之机,清净以微者,针以得气,密意守气,勿失也。其来不可逢者,气盛不可补也。其往不可追者,气虚...
...古代的针和灸是各自独立发展的,历史上专门施行灸法的医师称之为“灸师”,如唐代韩愈《谴疟鬼》诗说:“灸师施艾柱,酷如猎火围”。浙江有许多针灸医家偏重于灸法,其应用较为广泛。如闻人耆年的《备急灸论》是古代灸法专著之一。王执中的《针灸资生经》也...
...(一)现象出针后,患者不能挪动体位,或重、麻、账的感觉过强,或原有症状加重,或针孔出血,或针处皮肤青紫、结节等。(二)原因肢体不能挪动,可能是有针遗留,未完全出完,,或体位不当,致肢体活动受限;对过于重、麻、胀针感者,多半是行针时手法过重...
...脑户 囟会 神庭 络却 玉枕 角孙 颅囟 承泣 承灵 神道 灵台 膻中 水分 神阙 会阴 横骨 气冲 箕门 承筋 青灵 三阳络 手五里(凡二十二穴。) 合谷 三阴交(二穴孕妇不宜针。)石门(女子忌之,如针之,令无子。) 云门 鸠尾 缺盆 ...
...寅)。兑为阴气终(戌为上墓)。坎为太玄华(冬至之日。夜半一阳爻生)。离为太阳精(为中女之象)。欲补从 阳(补不至巽。足地户为地虚)。欲泻从西北(向寅至午)。针出从月光(从申为日月向午之光位)。如此思五行气。以调荣用卫。以将息之。是曰随身...
...沉胀的感觉,留针不动。 ③在针尾装裹如枣核大或小枣子大的艾绒,点火使燃。或用艾卷剪成长约2厘米一段,插入针尾,点火加温。 ④一般温针燃艾可1-3炷,使针下有温热感即可。 ⑤留针15-20分,然后缓慢起针。 「禁忌症」 ①热性病(如发热和一切...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