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中药大辞典》艾片 ? 相关中药 ▲ 返回目录《中药大辞典》:艾片 【出处】《增订伪药条辨》 【拼音名】ài Piàn 【别名】艾脑香(《现代实用中药》),艾粉、结片(《药材资料汇编》)。 【来源】为菊科植物艾纳香叶片的加工品。植物...
...《灵枢》曰∶伏兔一、腓二、(腓者, 也,即足肚。)背(三)、五脏俞(四)、项(五),此五部有痈疽者死。王海藏曰∶脑、颐、须、鬓,亦为痈疽必死之处也。《鬼遗方》云∶不可患痈疽者七处∶眼后虚处一,颐接骨处二,耳门前后、车骨接处(三),阴根上...
...论曰∶痈疽已溃,久而良肉不生者,由气血未平,恶肉有以害之也。恶肉虽得于风气外搏,亦以余毒未尽,故死肌败坏,侵蚀良肉,治宜以药蚀去之。治发背痈疽,及诸恶疮生恶肉。麝香膏方麝香(研) 雄黄(研) 真珠(研各一两) 猪脂(量用)上四味研匀,猪脂...
...目录 《古今医鉴》艾醋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古今医鉴》:艾醋汤【处方】好醋、艾。【制法】好醋炆艾。【功能主治】验胎。主过月或月数未足,难明是否有孕者。【用法用量】服半盏后,腹中翻,大痛,是有孕;不为痛,定无。【摘录】《古今医鉴》...
...痈疽成脓日久,未经开放,愈酿则热愈盛,热愈盛则蒸灼腐肉变味,愈热愈熟必穿决而脓出,其气臭过于臭蛋,在四肢总拖连难敛,在身体者难治。...
...论曰∶痈疽诸疮,气血虚微,肌寒肉冷,脓汁清稀,毒瓦斯不出,疮久不合,或聚肿不赤,结硬无脓,外证不见者,并宜托里,邪气外散,脓汁早成,毒有所泄而不内攻也。治痈疽诸疮,溃后脓出,多内虚。托里黄 汤方黄 (细锉) 白茯苓(去黑皮) 桂(去粗皮)...
...目录 《圣济总录》艾胶汤 《验方新编》艾胶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四:艾胶汤【处方】熟艾(炒)1两,阿胶(炙燥)1两,葱1两。【制法】上(口父)咀,分作3服。【功能主治】胎动不安。【用法用量】每服以水3盏,煎至1...
...(《灵枢·寒热病篇》《素问·骨空论》《长刺节论》)五脏身有五部。(《灵枢·寒热病篇》∶五脏在内而要害系于外者,有五部,如下文。)伏兔一,(在膝上六寸起肉间,足阳明胃经之要害也。)腓二,腓者 也,(即小腿肚也。足太阳、少阴及三焦下 之所系者...
...陈无择云∶痈疽脉数,身无热,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乃发为痈。以手掩上,若热者为有脓,不热者为无脓,若脉不数不热而痛者,发于阴也,尤为恶症。凡热甚,脉数,用漏芦散,并单煮大黄等汤。不甚热,脉缓弱,投五香连翘汤。仍根据四节八事次序三因以药之,...
...所谓艾炷,是指将艾绒团成一定形状的艾丸,供灸治用。古代还称明灸、着肉灸,那时候艾炷形状有圆椎形、牛角形和纺锤形等多种,现代以上尖下平的圆锥艾炷最为常用,是我国最早应用的灸疗方法。 艾炷灸分着肤灸(亦称直接灸)和隔物灸(亦称间接灸)二类。着...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