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致死或致残,因而有更大的临床价值。 ▲反复发作血管事件应称为治疗失败而不是“抵抗” 阿司匹林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自1934年问世以来,其抗炎、抗凝血等药效不断被各国科学家证实。自20世纪70年代起,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药物广泛用于...
...监测。另外,该研究表明血小板、参与凝血的血液成分对排异反应也具有一定作用,这提示为了预防器官排异,应该进一步研究抗血小板药物。”...
...溶蛋白溶酶原激活剂的活性,抑制凝血因子见的活性,降低血浆丙二醛水平,并有明显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大蒜精油对高胆固醇血症引起的主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大蒜被称为天然抗菌素,对化脓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奋斗了15个春秋。在1987~1998年的十多年间,他们先后对1000多种中草药进行了抗HIV活性研究,发现了150余种中草药具有抗艾滋病的活性。随后他们重点对具有较强抗HIV特性的一些中药进行抗HIV活性成分研究,部分研究成果申请了两项...
...溶解活性,以防止血凝块不断增大和凝血过程漫延到这一局部以外。显然,生理止血主要由血小板和某些血浆成分共同完成。...
...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大肠经。【功能】清肺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主治】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结胸痞满,乳痈,肺痈,肠痈肿痛,大便秘结。【成分】含脂肪酸,栝楼酸等。【药理】...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性综合病征,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特点是血循环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根据发病年龄、临床表现、血小板计数、...
...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对红细胞作用 青心酮能与红细胞膜结合,具有清除超氧及羟自由基对细胞膜的氧化作用,并能降低膜脂质过氧化及溶血,可能有稳定红细胞膜的作用。青心酮使内皮细胞(EC)弹性系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和最大变形值增高。青心酮可以增加肺...
...本报讯 一种以乌头属植物为主要成分,可用于抗心律失常的中药新药,现已基本完成临床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中药对抗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作用。 2005年,在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资助下,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绿色化学与工程实验室皮子凤等科研人员...
...作用生大黄有抗凝和活血的双重作用。大黄素30微摩尔/升使红细胞聚集的指数低于同浓度阿司匹林(ASP),大黄素对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大于同剂量ASP。大黄可通过渗透效应,促使组织间液体向血管内转移而达到稀释血液,增加血容,降低血小板活性,使血细胞...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