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同骨折。《外台秘要》卷二十九有“折骨方三产”,并引“《肘后》疗凡脱折、折骨诸疮肿者,慎不可当风卧湿”。强调预防并发破伤风。...
...对于《黄帝内经》哲学基础的研究,多局限于儒、道两家,其中道家与《黄帝内经》的研究尤为兴盛,但亦常囿于相关字句词语的表层研究。《孙子兵法》作为春秋兵学的代表著作,其与《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相关研究亦常局限于“战略、策略-治则、治法”的范围,...
...《病源》心痛者,由风冷邪气乘于心也,其痛发有死者,有不死者,有久成疹者。心为诸脏主而藏神,其正经不可伤,伤之而痛,为真心痛,朝发夕死,夕发朝死。心有支别之络脉,其为风冷所乘,不伤于正经者,亦令心痛,则乍间乍甚,故成疹不死。又心为火,与诸阳...
...中医眼科手术方法名称。见《外台秘要》卷十一。《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劆者,或以针锋微刺之,或以灯芯草微刮之也。”本法适用于椒疮、粟疮等的治疗。...
...疗妇人断产验方。(《千金翼》、《外台秘要》同)故蚕纸,方圆一尺,烧为末,酒饮调服,终身不复怀孕也。疗妊娠欲去之,并断产方。栝蒌 桂心(各二两) 豉(一升)上三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服之。又方∶附子二枚为末,以淳苦酒和涂右足,去之大...
...。《肘后备急方》认为主要区别在于三者的病因不同,《小品方》则提出不仅病因异气,而且“解宜不同,方说宜辨。”(王焘:《外台秘要》卷一,18,四库全书71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尽管从现存的《小品方》条文来看“解宜不同”的区别并不严格...
...①人体部位名。即鼻准,俗称鼻尖。《灵枢·五色》:“面王以上者,小肠也;面王以下者,膀胱子处也。”参鼻准条。②经穴名。素髎穴的别名。见《针灸甲乙经》。属督脉。位于鼻尖端中央。《外台秘要》作面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作面正。...
...经外穴名。《外台秘要》:“《删繁》疗转筋,十指筋挛急不得屈伸。灸法:灸手踝骨上七壮,良。”《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列为经外穴,名手踝。定位在手背腕上髁骨尖上,即桡骨背侧结节之高点处。灸3-7壮。并治牙痛。...
...治疗等。公元752年,王焘著成《外台秘要》,全书共40卷,1,104门(据今核实为1,048门),载方6,000余首,可谓集唐以前方书之大成。 宋代对中医教育比较重视。宋政府设立“太医局”,作为培养中医人材的最高机构。学生所学课程包括《素问...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