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哮一般用泻法,冷哮有的加用灸法。虚哮用补法,有的加用灸法。 (2)灸法治疗:选大椎、肺俞、膻中,麦粒灸,每穴每次灸2~6壮,一周灸一次,2~3周为一疗程,主要适用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 (3)耳针:选肺、气管、交感、肾上腺、对屏尖(平喘)...
...【方歌】腋疽初起若核形,肝恚脾忧气血凝,漫肿坚硬宜蒜灸,日久红热溃先疼。【注】此证一名米疽,又名疚疽。发于胳肢窝正中,初起之时,其形如核。由肝、脾二经忧思恚怒,气结血滞而成。漫肿坚硬,皮色如常,日久将溃,色红微热疼痛也。初宜艾壮隔蒜片灸法...
...针法、灸法的合称。简称针灸。针法是用特制的金属针具,刺激人体穴位,并运用操作手法,籍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治疗疾病。灸法主要是以艾为原料,温灼穴位皮表,温能经脉,扶阳散寒,治疗疾病。方法虽异,但都是通过刺激人体经络穴位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针灸术之发展王执中在《针灸资生径》中共收载各科疾病195种及其附属各症,并发扬了唐代孙思邈的针药并重思想,书中有关疾病治疗针药兼用者比比皆是。王执中对灸法叙述亦颇丰富,有四花穴法、灸痔法、灸肠风法等。此外,宋代医家中有偏重灸法者和专精灸术者,...
...施灸时所用的主要材料。系将干燥的艾叶(即菊科植物的艾蒿的叶)磨碎,去其杂质,制成纤维状的物贺。根据加工的程度,艾绒有粗细之分。细艾绒的纤维短,杂质少,可塑性大,可制成较小的艾炷,多用于直接灸法;粗艾绒的纤维长,杂质稍多,制成的艾炷较大(...
...目录 《圣济总录》豉饼灸方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圣济总录》:豉饼灸方【别名】豆豉饼、豉灸法【处方】豉。【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发背、痈疽已溃未溃。【用法用量】豆豉饼(《外科发挥》卷三)、豉灸法(《伤科汇纂》卷七)。【摘录】《...
...侧固有神经,桡神经的指背侧神经。[主治]耳聋,齿痛,咽喉肿痛,颌肿,青盲,手指麻木,热病,昏迷。[配伍] 配少商点刺出血治热病,昏迷。[刺灸法]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附注] 手阳明经所出为“井”。(2) 二间 èrjiān[定位] ...
...为腓浅神经的足背支及足底内侧神经。[主治] 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癫狂,多梦,惊风。[配伍] 配地机、三阴交治疗出血症。[刺灸法] 浅刺0.1寸。[附注] 足太阴经所出为“井”。(2) 大都 Dàdū[定位]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
...腋疽初起若核形,肝恚脾忧气血凝,漫肿坚硬宜蒜灸,日久红热溃先疼。【注】此证一名米疽,又名疚疽,发于 肢窝正中,初起之时,其形如核。由肝、脾二经,忧思恚怒,气结血滞而成。漫肿坚硬,皮色如常,日久将溃,色红微热疼痛也。初宜艾壮隔蒜片灸法,内服...
...无瘢痕灸法又称非化脓灸法。用中、小艾炷施灸,临床上以达到轻微烫伤为度,施灸后皮肤不致起泡,或虽起泡但不致诱发成灸疮。 因其灸后不化脓,也不留下瘢痕,故易为病人接受。 【操作方法】 先将施术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以增加粘附作用,再放上艾炷点燃...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