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风泻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证名。风邪入于肠胃所致泄泻。见《症因脉治》卷四。症见恶风发热,自汗头汗,头痛额疼,泻下水谷或清水。治宜解表利水,有表证者当解表,兼利小便。可用柴胡防风汤调五苓散,干葛防风汤调六一散,防葛汤调胃苓散等方。参见风泄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860.htm

蒸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①中药炮制方法之一。是利用水蒸气或隔水加热药物的方法。将药物蒸熟,可以改变药性或利于加工。如酒蒸大黄可缓和泻下作用。又如茯苓、厚朴蒸后易于切片。②指身体蒸热之证。多由患热病后不慎口或兼犯房劳所致,治宜用清热、养阴、调中等法。...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196.htm

脾疳_小儿杂病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五疳之一。由于乳食不节,脾胃受伤所致。主要症状有面色萎黄、腹大如鼓、腹皮青筋暴露、呕逆、不思饮食、喜吃泥土,烦渴引饮、水榖不消、泻下酸臭、咳嗽喘促、胸膈壅满、口鼻干燥、目生白膜、喜暗畏光、唇赤发焦、四肢乏力等。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pigan-1867.html

下法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①治疗法则之一。是运用有泻下、攻逐、润下的药物以通导大便、消除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的治法。又称泻下、攻下、通里、通下。凡是胃肠实热积滞,燥屎内结,以及体内蓄水、冷积等邪实之证,而正气未虚者,均可使用。分寒下、温下、润下等,除润下药较...

http://qihuangzhishu.com/195/1407.htm

三黄石膏_中医方剂书籍汇集【中药方大全】

...。黄芩泻上焦,黄连泻中焦,黄柏泻下焦,栀子通泻三焦之火以清里,麻黄、淡豉散寒发汗而解表,石膏体重能泻肺胃之火,气轻亦能解肌也。) 目录 《汤头歌诀》三黄石膏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汤头歌诀》三黄石膏 (汤)芩柏连,栀子麻黄豆豉全。...

http://zhongyaofangji.com/yaofang/sanhuangshigao.html

中医治疗产褥感染有哪些方法_妊娠病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克赤芍9克枳壳9克炙甘草6克若下腹痛剧烈,加连翘15克,鱼腥草10克以加大清热解毒之力。若大便干燥,加生大黄6克以泻下通便。⑵瘀热互结型:治以清热泻下逐瘀。方用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加味。处方:大黄12克丹皮10克桃仁10克冬瓜仁30...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1862.html

五味_中医知识_【中医宝典】

...药大多用于治疗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滑脱、遗精遗尿、崩漏带下等病证。 4.苦 “能泄、能燥”,即具有通泄、燥湿等作用。如清热燥湿药大多具有苦味,故能泄热燥湿,常用于实热火证及湿热等病证。 5.咸 “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zhishi/b35006.html

服药要忌口_【中医宝典】

...、洋白菜等食物。这些食物可抑制甲状腺激素,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服用一轻松、果导片等泻下类药物时,对辛辣之品如辣椒、花椒等应慎食。这些食物可拮抗药物的泻下作用,又可引起胃肠充血,产生腹胀、腹痛等症状。 在服用镇静、催眠类药物时应忌酒,以免加剧...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7478.html

其它具有驱虫功效的药物_《中药学》_中医本草书籍_【岐黄之术】

...一、驱虫(杀虫):芦荟、芫花、牵牛子(泻下药)、萹蓄(利水渗湿药)、吴茱萸、花椒(祛寒药)、川楝子(理气药)、干漆(活血祛瘀药)、百部(化痰止咳平喘药)、藜芦(涌吐药)、石榴皮、樗根皮(收涩药)。二、安蛔:乌梅(收涩药)。...

http://qihuangzhishu.com/69/350.htm

防己_《药性切用》_中医本草书籍_【岐黄之术】

...大辛苦寒,入足太阴,兼行十二经,泻下焦血分湿热。《十剂》曰∶通可去滞,通草防己之属。但通草甘淡,泻气分湿热;防己苦寒,泻血分湿热。一类有二种,治湿用汉防治风用木防己,为风湿香港脚专药。干香港脚,属阴虚无湿者忌。...

http://qihuangzhishu.com/821/217.htm

共找到2,05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