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中处诊治后停用所有内服药物3月,却出现远较服药为好的、全身皮损均有不同程度消褪的良效,此即“得中医”。 “有病不治”的好处起码有三:一是不必花钱求医购药,没有经济压力;二是不必服药,没有思想压力;三是不存在服错药“精气內伤”的隐患。经过一定...
...《论语》曰:“未达(之药),不敢尝”,对于不了解药性的药,不敢吃。2000年前的孔子对药物的作用、功能、禁忌能有如此之认识,的确是太了不起了! 药物是用来治病的,如何用药是专门的学问,不是凭一知半解就可以随便用药的。就孔子所说的药性而言,...
...丹溪之书大行,世医见其不用古方,也率皆效颦,治病辄自制方,然药性不明,处方之法莫究,卤莽乱杂,反致生无甚有变症多端,遂难识治耳!且夫药之气味不同,如五味子之味浓,故东垣方少者五、六粒,多者十数粒,今世医或用二、三钱;石膏味淡薄,故白虎汤用半...
...人身之有经络,犹地理之有界分。治病不知经络,犹捕盗不知界分,其能无诛伐无过之咎乎?岐黄问答,以经络为主,惟经络一明,然后知症,见何经用何经之药以治之,了然无谬。如古之善射御者,自有得心应手之妙焉。陀云∶痈疽之作,其行也有处,其主也有归。...
...臂。脉细为血少,脉数示火旺。盖年老津血不足。难以滋润大肠。大肠者,传导之官也,传导失职则大便艰涩难下。加之厚衣火炕,更灼津液,便益艰难。证情若此,何以为治?若泻热不滋阴,标去仅是暂时,死灰犹能复燃;滋阴而不泻热,火盛灼津,阴液终不能复。宜...
...?盖保身长全者,所以为圣人之道,治病十全者,所以为上工术,不治已病治未病之说,着于“四气调神大论”,厥有旨哉!昔黄帝与天师难疑答问之书,未尝不以摄养为先,始论乎天真,次论乎调神,既以法于阴阳,而继之以调于四气,既曰食饮有节,而又继之以起居有...
...根解散凝结,虎杖茎治破伤湿灸火热,见《青洲医谈》)脏毒看法,先控肛门谷道腐蚀为广阔,下如赤豆汁。其臭甚者,脏毒也。毒甚为翻肉者,多不治。舌疳疗之可救十之八九,先割去其腐肉,用熏药为主。然腐蚀及齿龈者不治,癫痫眼目紧缩者,瞳子散大者,俱不治。...
...,则凡脉细皮寒,泄泻厥冷之类,是皆已见之寒证也,又谁不得而知之。不知其来有源,其甚有渐,即诸证未见之前,而本来已具,此际便难错认,使必待焦头烂额,而后曲突徙薪,则已晚矣。此罗先生之所以明已然,而余则更为虑未然,盖恐人之见之迟,而无及于事也。...
...已恐之之药也。是无他,夫医不知其察病之规则,与治病之方法,而欲施已恐之药也。可胜叹哉!呜呼!医犹且恐之,病患岂不恐之乎?此天下古今之通病,而所以恐巴豆及诸药者,为之故也。夫苟有其证,而服其药,又何恐之有?苟无其证,而施其药,则百药皆可恐焉,...
...。渴饮不止者。其痘必危。 凡腰下见点。腰上不出者不治。 凡斜视之。脸如橘皮。不分肉地者死。 起胀时色白如饭。平塌不起者死。若此者。乃毒盛血枯。不可认以为虚寒之候。 至如可畏之证。附列于后。如不食。或多渴寒颤困倦。脾虚也。戛齿噤牙。肾经热甚也...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