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类 △《何晏注论语》十卷 右魏何晏集解。其序自云:据《鲁论》包咸、周氏、孔安国、马融、郑康成、陈群、王肃、周生烈八家之说,与孙邕、郑同、曹义、荀ダ,集诸家训解为之。 按汉时《论语》凡有三,而《齐论》有《问王》、《知道》两篇,详其名,...
...叶氏桂《临证指南》一书,于温热、脾胃最精,似可为初学法。然其可议者不少,如温热类,以神昏为心包络病。考古说神昏属阳明,见于《素》脉解厥逆及《金匮》中风等篇,而《灵》经脉篇释心包络经是动所生病,无神昏不知人之说,则叶氏之于经学可知也。脾胃类...
...类 加味胃苓丸 黄龙丸 消暑丸 玉露散 却暑散 备用方类 大顺散 龙须散(一名甘草散) 加味桂苓甘露饮 补中益气汤 调中汤 增补诸方 一物瓜蒂汤(《金匮》) 紫金锭(一名玉枢丹) 黄连香薷饮 麦门冬汤(《金匮》) 生脉散 白头翁汤(《伤寒论...
...(一名 溏)溏者,水粪并趋大肠也。夫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脾气衰弱,不能分布,则津液糟粕并趋一窍而下。《金匮》所谓脾气衰则 溏也。又寒气在下,亦令人水粪杂下,而色多青黑,所谓大肠有寒则 溏也。罗谦甫云∶ 溏者,大便如水,其中有少结粪是也。...
...,苏颂、黄履、林希、蔡卞、刘奉世以它职罢去,吴充、宋敏求前死,皆有赐赉。纪五卷,志四十五卷。比之《实录》,事迹颇多,但非寇准而是丁谓,�之神宗诏旨等。 编年类 △《荀悦汉纪》三十卷 右汉荀悦撰。班固作《汉书》,起高祖,终於孝平王莽之诛,十二...
...胆胃大肠小肠脾胞女子胞。膀胱,此皆人之所生,治之多致过失。唯务明之,可以十全,即不能知,必将为世所怨也。雷公曰:臣请诵《脉经》、《上下篇》,甚众多矣,别异比类,犹未能以十全,又安足以明之?帝曰:子别试通五脏之过,六腑之所不和,针石之败,毒药...
...张仲景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今世但传伤寒论十卷.杂病未见其书.或于诸家方中.载其一二矣.翰林学士王洙.在馆阁日.于蠹简中.得仲景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则辨伤寒.中则论杂病.下则载其方.并疗妇人.乃录而传之士流.才数家耳.尝以对方证对者.施...
...小说类 △《周卢注博物志》十卷,《卢氏注》六卷 右晋张华撰。载历代四方奇物异事。两本前六卷略同,无周氏注者稍多而无后四卷。周名日用。《西京赋》曰:“小说九百,起自虞初。”周人也,其小说之来尚矣,然不过志萝卜、纪谲怪、记谈谐之类而已。其后...
...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大黄甘遂汤主之。妇人少腹胀满,其状如敦,小便微难而不渴,病在生产之后者,以水寒土湿,乙木抑遏,积水与瘀血俱结于血室,故腹满而便难也。大黄甘遂汤,阿胶清风而润木,大黄、甘遂...
...水气,干呕,发热而咳。用细辛、干姜、五味,降逆敛肺,以止咳嗽。《金匮》以治痰饮,咳逆倚息。饮去咳止,气从少腹上冲胸咽,用桂苓五味甘草,治其气冲。冲气既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方在干姜。治其咳满。《伤寒》真武汤,方在...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