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乃以《九灵》九卷,牵合《汉志》之数,而为之注释,复以《阴阳大论》托为张公所藏,以补其亡逸,而其用心亦勤矣。惜乎朱墨混淆,玉石相乱,训诂失之于迂疏,引援或至于未切。至宋·林亿、高若讷等,正其误文,而增其缺义,颇于冰为有功。《难经》十三卷,...
...奇,用药之巧,亦自成一家。外台继 重医林 唐·王焘着《外台秘要》四十卷,分一千一百四门,论宗巢氏,方多秘传,为医门之类书。后作者 渐浸淫 等而下之,不足观也已。红紫色 郑卫音 间色乱正,靡音忘倦。迨东垣 重脾胃 金·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
...胜(旺盛),由此引起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变化。战国时期五行学说的另一个进展是明确了五行主时和五行方位的理论。阴阳的概念在医学中应用较早。医和的六气病因论即有阴气和阳气。《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载扁鹊及虢中庶子之言中提到了“阳缓而阴急”(《史记》...
...认为人依靠天地之气和水谷之精气生存,随着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成长,人也是自然界本身的产物,人的本原也是气。因此,自然界的变化与人体的变化是相应的。如《素问·离合真邪论篇》所说:“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泣;天暑地热,则经...
...年(1694年)刊,本书可视为临床药物手册,亦为医学门径书。主要取材于《本草纲目》和《神农本草经疏》。卷首为药性总义,统论药物性味,归经及炮制大要:卷一草部药191种,卷二木部药83种,卷三果部药31种,卷四谷菜部药40种,卷五金石水木部药...
...(1)《内经》有大厥、薄厥(多指中风病)、热厥、寒厥之称。如“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2)《金贵要略》分外感、内伤两大类。《医学入门·外感寒暑》明确区分为外感发厥与内伤杂病厥证。 (3)元张子和《儒门事亲》将昏厥分为...
...《食疗本草》茨菰(一)主消渴,下石淋。不可多食。吴人好啖之,令人患脚。〔心·嘉〕(二)又,发香港脚,瘫缓风。损齿,紫黑色。令人失颜色,皮肉干燥。卒食之,令人呕水。〔心·嘉〕《医学入门》茨菰叶似箭镞,根黄似芋而小,煮熟可啖,本草名乌芋。味苦...
...基础理论著作。又名《中西医判》、《中西医解》、《中西医学入门》。二卷。清·唐宗海撰。刊于1892年。本书将《内经》中的医学理论归纳为阴阳、脏腑、营卫、经脉、全体总论、诸病、望形、问察、诊脉、气味阴阳、七方十剂等20余类,予以撮要和注释。书...
...基础理论著作。又名《中西医判》、《中西医解》、《中西医学入门》。二卷。清·唐宗海撰。刊于1892年。本书将《内经》中的医学理论归纳为阴阳、脏腑、营卫、经脉、全体总论、诸病、望形、问察、诊脉、气味阴阳、七方十剂等20余类,予以撮要和注释。书...
...内科著作。八卷。清·陈念祖等原撰,潘蔚增辑。本书选辑陈念祖《医学实在易》、黄元御《四圣心源》及《医宗金鉴》中的医论、医方而成。卷一为四诊易知;卷二-八以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及幼科分类,记述各种病证证治,内容全面系统而又浅近...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