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热,伍以折贝母,有开胸散结之效。李中梓推崇贝母治“胸中郁结”,瓜萎“主疗结胸” (《医宗必读·本草征要》)。两药合用,其功效又岂止涤痰而已哉!...
...的著作。由滑寿原注、汪机续注的《读素问钞》,是《素问》的节录注本,刊于1519年,该书分藏象、经度、脉候、病能、摄生、论治、色诊、针刺、阴阳、标本、运气和汇萃12类。汪氏在原注基础上作了重要补充,是学习《内经》的入门书。 李中梓的《内经知要...
...范畴。 (二)治病求本 治病求本,是指在治疗疾病时,必须寻找出疾病的本质,并针对其本质进行治疗。治病求本是贯穿于中医治疗学始终的重要观念,明·李中梓《医宗必读》曾形象地比喻治病求本的重要性说:“本之为言,根也。世未有无源之流、无根之木。澄其源...
...机会都没有。传统的招聘方式效率比较低,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单向选择,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双向选择。 美国Bestformulations中国总部总裁杜先生在谈到传统招聘时也有同样的感受。他说每年企业都要为招聘新人花去很大精力,而且仅凭简历就淘汰很多人...
... 历代许多医德高尚的医家都曾以行为来诠释“仁”的内涵,以言辞来塑化“仁”的精神。仁,是李中梓著有《不失人情论》,结尾说到:“凡若此者,孰非人情?而人情之详,尚多难尽。圣人以不失人情为戒,欲令学者思之慎之,勿为陋习所中耳。虽然,必期不失,未免...
...滑寿原注、汪机续注的《读素问钞》,是《素问》的节录注本,刊于1519年,该书分藏象、经度、脉候、病能、摄生、论治、色诊、针刺、阴阳、标本、运气和汇萃12类。汪氏在原注基础上作了重要补充,是学习《内经》的入门书。李中梓的《内经知要》,执简驭繁,...
...动摇,各异不同,其病仲夏得之,是心气不扬也。’若早为善治,桃花落,阳气伸,当不至死矣。” 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张石顽认为:“是指人迎气口言,然多有阴虚发热之脉,动于尺内,阳虚自汗之脉,动于寸口者。”李中梓谓:“仲景云阳动则汗出,分明指...
...小便不利,腹胀喘急,痰盛,已成鼓证,其效如神。熟地黄四两 白茯苓三两 牡丹皮一两 泽泻一两 干山药一两 车前子一两 山茱萸一两 牛膝一两 肉桂一两 附子五钱,右十味,蜜和丸,每服八十丸,空心米饮下。【集注】李中梓曰:经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临床实践所得,又提出以下2个观点: (一)宜燥湿不宜利湿 泻多由于湿。《内经》云:“湿胜则濡泄”。《杂病源流犀烛》曰:“湿盛则飧泄,乃独由湿耳。”因此利水渗湿,分清泌浊历来是治疗泄泻的主要法则之一。如丹溪曾云:“泻多由于湿,惟分利为上策”。...
...甘旨以养之,温清以奉之。而卒罹夫不可疗之灾,欲代则不能,欲遍访而证诸人则不及,此人子终天之恨。仲景氏伤之,余所不辞而为之缕析者也。若夫《素问》一书,轩岐之精蕴在焉,亦欲订其同异而折衷之。期于剖微而止,敬以异日,公之同好。云间李中梓撰...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