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垣暑伤胃气论_《温热暑疫全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相搏.必加之以迟.病虽互换少瘥.其天暑湿令则一也.宜以清燥之剂治之.内经云.阳气者卫外而为固也.炅则气泄.今暑邪干卫.故身热自汗.以黄 、人参甘温补之为君.甘草、橘皮、当归甘辛微温.补中益气为臣.苍术、白术、泽泻.渗利而除湿.升麻、葛根苦甘平...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reshuyiquanshu/800-7-19.html

胡建华_一、临证治病,善于调理脾胃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胃气壮,则五脏六腑皆壮也”,历代医家就有所谓“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之说。对于脾胃理论,李东垣述之最详。“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因此,脾胃虚弱者,他脏可以乘虚侵侮而发生各种症候,临证选方用药时,必须...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hujianhua/527-3-1.html

崩漏属脾胃虚火乘心包_《女科经纶》_中医妇科书籍_【岐黄之术】

...李东垣曰∶女子漏下恶血,或暴崩不止,多下水浆之物。皆由饮食不节,或劳伤形体,或心气不足,致令心火乘脾,脾土受邪。夫脾土滋荣周身者也,心生血,血主脉,二者受邪,病皆在脉。脉,血之府也。心,脉之神也。心不主令,包络代之。心系者,包络命门之脉也...

http://qihuangzhishu.com/670/599.htm

《格致余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论著作。不分卷。元·朱震亨撰于1374年。朱氏精研医理取“格物致知”之意为本书命名。共有论文四十一篇,包括基础理论、病证辨析、治法和对一些方剂的评述等内容。朱氏精《内》、《难》、《本经》并对张仲景、李东垣的外感内伤的学术思想有较深的研究...

http://qihuangzhishu.com/168/1328.htm

《医宗粹言》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综合性医书。十四卷。明·罗周彦撰。刊于1612年。所论多宗《内经》及张仲景、王叔和、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罗谦甫诸名家,选摘其精粹之言,故以《医宗粹言》为书名。前列总论,分述阴阳、脏腑、病机、伤寒、运气、摄生等内容。卷一-二元气论;卷三...

http://qihuangzhishu.com/195/2567.htm

《诊家正眼》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征引王叔和、李东垣、朱震亨、滑寿、戴共父、李时珍等诸家脉诊学说,予以分析阐论,作者本人则另加注按,颇有发挥;此外,还择要地叙述了望、闻、问三诊;卷二考核各家脉学理论,用四言歌诀的形式分述28种脉象;并对高阳生《脉诀》进行了辨误和评述,末附脉...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237.htm

《诊家正眼》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征引王叔和、李东垣、朱震亨、滑寿、戴共父、李时珍等诸家脉诊学说,予以分析阐论,作者本人则另加注按,颇有发挥;此外,还择要地叙述了望、闻、问三诊;卷二考核各家脉学理论,用四言歌诀的形式分述28种脉象;并对高阳生《脉诀》进行了辨误和评述,末附脉...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785.htm

《医宗粹言》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综合性医书。十四卷。明·罗周彦撰。刊于1612年。所论多宗《内经》及张仲景、王叔和、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罗谦甫诸名家,选摘其精粹之言,故以《医宗粹言》为书名。前列总论,分述阴阳、脏腑、病机、伤寒、运气、摄生等内容。卷一-二元气论;卷三...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913.htm

《格致余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论著作。不分卷。元·朱震亨撰于1374年。朱氏精研医理取“格物致知”之意为本书命名。共有论文四十一篇,包括基础理论、病证辨析、治法和对一些方剂的评述等内容。朱氏精《内》、《难》、《本经》并对张仲景、李东垣的外感内伤的学术思想有较深的研究...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959.htm

滑寿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遂着成《读素问抄》和《难经本义》二书。继之精心研究张仲景、刘守真、李东垣诸家之说,融会贯通,深有造诣。后来又随东平(今山东东平县)高洞阳学习针法,遂对经络悉心研究,取《内经》等书中有关经络的理论,撰成《十四经发挥》3卷。滑氏医学著述除以上...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huashou/index.html

共找到744,23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