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经著作。二卷。清·黄元御撰于1756年。黄氏根据个人阅读《难经》的心得,对八十一难予以逐段注解,注文大多简要,诠释或以《内经》理论为基础,采集历代《难经》注家的学术观点加以综合。但真正发挥义蕴的见解并不多。现有清刻本及《黄氏医书三种》本...
...”是什么,对“经络”的循行路径和归经的腧穴怎能做出修改和补充呢? 许进京老师就是从《内经》、《难经》,还有很多精髓没有被挖掘出来。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随着中医经典文献的被重视,就能够让我们对中医产生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展开对中医的研究,相信...
...东汉时著名医家张仲景撰著《口齿论》一卷(《后汉书·艺文志》),是我国最早的口齿专书。 东汉时著名医家张仲景撰著《口齿论》一卷(《后汉书·艺文志》),是我国最早的口齿专书,可惜已亡佚,不详其内容。我国现存最早的口齿专书当是明代医学家薛己所掇...
...,广搜文献,是继《内经》《甲乙经》之后的又一次针灸学术大总结。此后,由于西洋医学的传入和反动统治者的崇洋媚外政策、针灸医学遭到摧残,处于奄奄一息的境地。新中国成立后,针灸学得到迅猛发展,各地先后成立了中医学院,设立了研究针灸的专门机构。尤其...
...探究,尤嗜《易经》与黄老之学。年弱冠,补邑诸生。旋改习武,精通技击及枪棍之法,可举三百斤巨石。年近三十,因家人多病而致力医学,攻读《本草》、《内经》、《难经》、《伤寒》、《千金》、《外台》及历代名医之书,久之妙悟医理,遂悬壶于世。其临证洞晓...
...自《内经》《难经》奠基,中医药学的理论即有依据。古之学医者,必先从典籍入手,故学者颇着力于《内》《难》的注、释、训诂等工作。浙江,历代文人从医者众,并有较多儒医,所以就自然地形成了“医经学派”。据现存文献可证者,宋元时有王宗正的《难经疏义...
...经方”,属内科的著作有《五脏六腑痹十二病方》三十卷,等共七种207卷;外伤科有《金疮瘛疭方》30卷;妇儿科有《妇人婴儿方》19卷。这些专著文献的出现表明临证医学内科、外科和妇(产)儿科之分工。...
...《档哈雅》(医书或药典)。 佛教的“四界(地界、水界、火界、风界)差别论”和“五蕴”(色、受、想、行、识)传入傣族社会以后,对傣族医学文献《罗格牙坦》(坦乃罗)、《巴腊麻他坦》、《档哈雅聋》等的编著影响极大,在这些文献中都记述了"四塔"、"...
...的形态学记载,王冰在注释《素问》时提到“脾,形象马蹄”。[2]类似的描述还可见于《医学衷中参西录(中)[M].第1版.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78.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0032) 朱凌凌 童瑶 ...
...来源于对实践的总结,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问世。该书系统总结了在此之前的治疗经验和医学理论,结合当时的其他自然科学成就,运用朴素的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