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象研究进行时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病变上有“五脏之贼”之称,治疗上则有“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之论。近年对肝脏象有关理论探讨和文献整理研究取得了诸多共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见解,为中医肝脏象理论加速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代表性认识如下。 北京中医药大学杨维益教授通过文献研究,提出...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908.html

基础医学的进展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欧希范五脏图》和《存真图》的出现及其影响,说明我国人体解剖学的水平,早在十一世纪曾处于当时的世界领先地位,可惜囿于长时期封建社会诸种因素的束缚,没有进一步发展起来。 二、病因学和诊断学 (一)病因学由博返约 自唐代至北宋数百年间的医书,论述病因...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15.html

心血管系统疾病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心血管系统疾病,大致可以分成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49年至六十年代中期。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初期。运用中医理论,逐渐开展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心血管疾病是这个时期的基本特点。建国初期至五十年代初期,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处于...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500.htm

中医美容的特点_【中医宝典】

...风邪外袭,因此在一些润面、增白的化妆品中,配有祛风类药如白芷等,体现了病因辨证特点。辨证论治,使中医美容的针对性更强、效果更突出。 手段多样、安全 中医美容的手段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中药、食膳、针灸、推拿按摩、气功五大类。此外还有心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040.html

温病学说的发展和预防保健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周扬俊论温热暑疫等等。他们于温热的病因、症状、治疗等有一定认识,但在病机理论上仍未能统一。 温病学说发展至清代已盛行于大江南北,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是温病学派成熟阶段的杰出代表,故有人称他们为“温病四大家”。 明清时期的温病学家,多...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12.html

针灸科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本时期的针灸学发展也有其时代特征。针灸,以刺络放血泄热多见及多用灸法于临床,并出现了较多的以灸治为主的针灸学家。在针灸理论上,则相应发展了有关针刺泄热、灼艾保命等学说,在针刺操作手法方面也有发展,并出现了子午流注、飞腾八法等按时取穴法,...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27.htm

第五章壮族医药的初步形成与发展(唐宋~民国)_【中医宝典】

...唐宋以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的变革,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明清时期中医与壮医的互相渗透,使壮医迅速发展,壮医理论开始萌芽,壮药使用的品种范围更加扩大,用药经验日趋丰富,诊疗技术进一步提高,大抵形成了草药内服、外洗、熏蒸、敷贴、佩...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08.html

亚健康的中医证治研究_【中医宝典】

...定位判断,具体包括经络、筋骨、脏腑、气血津液、三焦、卫气营血等。不同的划分方法适用于相应的临床调治需要。根据亚健康状态的特点,以八纲进行定性判断是十分必要的。在定位判断方面,经络、筋骨、脏腑、气血津液辨证方法可以适用。经络相对于脏腑而言部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475.html

针灸要辨证 手法要灵活——李志刚谈针灸实践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方法。 针灸首先要辨证 经络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灸学独特的理论体系。经络学说是专门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组成、循行分布及其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指导临床实践的中医学理论。 李志刚说,中医临床治病明辨病变的脏腑经络,把握疾病的传变...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090.html

中药品种的发展_中药基础_【中医宝典】

...然而应当指出,以上所举各个时期的本草著作,其所记药物数目,并非当时药物的全部,但也基本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药物的发展概貌。药物品种增加最快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以来,在50年代至80年代中,先后进行过三次全国性的中药大普查,基本上摸清了全国(除...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a8826.html

共找到114,13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