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著作。四卷。清·薛雪撰。本书以内科时病、杂病为主,兼有外、妇、儿科治案,案语简明。薛氏擅长于湿热病,其辨证之法,突出三焦特点,对其病因、病理、治法分析尤详,有独到的见解。现有清抄本及《珍本医书集成》本。...
...昔者淳于意尝自录治验,上之史氏,以示治病之要,乃后世医案之嚆矢也。元明以降,此风大炽,而可传之作,寥若晨星。迫于近今,更渺不可得。盖驳杂而不醇,验与不验,不复计焉。而箴于海上乃得丁师甘仁,师上追轩岐之奥旨,中发仲景之原理,晚得叶、王之治法...
...孙谨臣医案——风热闭肺 杨某,男,4岁。 【主诉】 发热、咳嗽3天。 【现病史】 微恶风寒,鼻塞,咳嗽,已服保赤散、琥珀抱龙丸无效。 【现症】 面赤咽红,唇干口渴,发热无汗,咳嗽痰鸣,呼吸喘促,烦躁不安,舌红苔白,指纹浮红,脉浮数。 【...
...医之为道虽小.而济世与良相同功.古人岂欺我哉.僧心禅来杭有年.而吾杭奇难之症.赖以全活不少.医案乃摘其尤者.仅十之一二耳.予颇耽医书.而心禅上窥轩岐秘籍.下至汉魏六朝唐宋元明暨国初诸大家靡不殚.精竭神.选择精粹.手钞成帙.每与予谭....
...《叶天士医案》等,且言中肯綮,及稍长,即有医名,初时内、外皆医,后则专力于内科,并移用清营、透邪、解毒的疡科方药治温热病,疗效奇特,屡起大症,惜无遗著传世。 朱斐君,字点文,生于清代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卒于1954年,享年64岁。...
...年,所以四钧定为一石,等等。 古代权量在汉代已逐渐完备,且有特色,对后世权量的影响颇大,又有文献为用做依据,可信度高。归纳起来,大致有四个特点。 特点之一:汉代度、量、衡与现代相比,尺寸较短,重量较轻。《三国志·华佗传》所记载的医案,凡所...
...指施政的成绩 achievements in one’s official career 政绩斐然 国语辞典 官吏治理政務的績效。 晉書.卷三.武帝紀:「以京兆太守劉霄、陽平太守梁柳有政績,各賜穀千斛。」 老殘遊記.第六回:「因天時尚早,...
...七味等分,惟姜汁少许,隔汤炖成膏,微下炼蜜,徐徐频服。)至顾松园之治膈再造丹,谓能挽回垂绝之症,(见“今书门”。)有此数方,何事更求僻药乎?噎膈之症,定州杨素园大令藜照所论,最为详核,见于王孟英《古今医案按选》中,备录于此。此证昔与反胃混同...
...七味等分,惟姜汁少许,隔汤炖成膏,微下炼蜜,徐徐频服。)至顾松园之治膈再造丹,谓能挽回垂绝之症,(见“今书门”。)有此数方,何事更求僻药乎?噎膈之症,定州杨素园大令藜照所论,最为详核,见于王孟英《古今医案按选》中,备录于此。此证昔与反胃混同...
...医案著作。董韵笙辑。陈氏系清代御医,诊疗对象主要是上层统治阶级。经治以虚证或脏腑功能失调的病证为多。用药平稳,以轻灵取胜。或谓此为御医本色。治法偏于调理、滋补。常一案拟具多方,书中列有各季调理方。语言简炼而少有浮词。现存手抄本。...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