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少吃凉 阴阳得平衡_冬季养生_【中医宝典】

...养生应讲究进补均衡,冬天除了进食热食或性热的食物外,适当吃些凉食或性冷食物,喝凉白开水,有益无害——既能消除上火现象、预防感冒、加强免疫功能等,还能达到减肥的目的。 天气逐渐转冷,人们穿得厚、住得暖、活动减少,难免会造成体内积热不能适当...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274.html

立秋起居养生须知_起居养生_【中医宝典】

...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初始,立秋时节,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大,白天仍然炎热异常。 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在秋季养生中,《苏文.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537.html

中医养生的理论依据_养生基础_【中医宝典】

...养生求静,使身心处于万虑皆息独存一念的境地,也要求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心胸坦荡。 一、说情志:人要健康长寿,清志调畅是一个重要条件。陶弘景在《养生延寿录》中提出:“养性之道,莫大忧愁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二、戒私欲:...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078.html

饮食冷热 关乎健康 探源《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④_【中医宝典】

...冷饮是作为治疗疾病的手段,因此,“无论四时皆可量与”。尽管如此也还是提出不可骤饮、饮,“能饮一升,止与半升”,并备梨汁、藕汁、甘蔗汁、西瓜等生津止渴、滋养胃阴之品供患者不时之需。 综上所述,饮食养生对饮食物的温度一般是要寒温适宜,不能过寒...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5728.html

六月顺时养生:晚睡早起 宣畅通泻_顺时养生_【中医宝典】

...六月的养生重点是要根据季节的气候特征,在精神上注意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不要恼怒忧郁,这样机体就能得以宣畅通泻,轻松自如。 六月是夏季真正的开始,从二十四节气来说,包含有“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  天气特点: “芒种”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963.html

小暑节气中医养生_夏季养生_【中医宝典】

...刮。或服用藿香正气丸(水),喝绿豆汤、荷叶、藿香代茶饮,出汗要及时补充淡盐水。 冬病夏治好时机 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是最佳的治疗...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843.html

养生之道与养生之术相差很多_【中医宝典】

...,也要因人、因地、因时之不同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正所谓“审因施养”和“辨证施养”。 而“养生之术”则是要求在养生之道的指导下,方能实施。其内容囊括了以下七方面: 神养: 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涉及了中医文化、...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847.html

重拾失落的古代养生文化——读《马王堆古汉养生大讲堂》_【中医宝典】

... 马王堆汉墓共计出土医书14种,其中13部,参杂各种养生方法。后世学者也有从房中、气功、导引、药物等方面介绍马王堆养生的具体内容,但是单一角度,未成系统,尤其对马王堆医书养生理论的精髓鲜有论述。《大讲堂》分别从“聚精篇”、“养气篇”、“...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3436.html

女性养生从日常生活做起_女性养生_【中医宝典】

...现代女性日常生活很不规律,常常导致健康出现问题。而中医养生主要依靠日常生活的调理,日常养生做到以下几条,才能达到健康的美。 女性往往比较注意自身的美丽,但什么是美,却需要了解。现代女性日常生活很不规律,常常导致健康出现问题。而中医养生主要...

http://zhongyibaodian.com/nvxingbaojian/a926.html

春分时节如何养生_顺时养生_【中医宝典】

...厚上薄,注意下肢及脚部保暖,最好能够微微汗出,以散去冬天潜伏的寒邪。尤其是老人及小孩,抵抗力差,容易患感冒或风疹等传染病,更应注意适时添减衣被,可以晒太阳,以利祛散寒邪。 饮食养生 春分与惊蛰同属仲春,此时肝气旺,肾气微,故在饮食方面要戒酸...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856.html

共找到780,66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