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5mg/(kg·d),待血小板减少至50%后药量减半。 (5)氮芥:适用于合并血栓形成之重症者,用量0.4mg/kg,溶于生理盐水20ml内推入,酌情给小量镇静药。 4.血小板功能抑制药 小剂量阿司匹林10mg/(kg·d)...
...原形从尿中排出。一次口服阿那格雷1毫克,0.9小时后达最大血浆浓度,消除半衰期约为7.6小时。 ■临床应用评价 一项对546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且血小板计数高于900×109/升的病人进行的非对照性研究发现,本品平均治疗65周后,70%以上的...
...等。 (4)其他如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多次反复输血的溶血反应、血管瘤、脾功能亢进、心肺复苏及体外循环等。 (二)发病机制 原发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型可能系抗病毒抗体与血小板膜发生交叉反应或免疫复合物黏附于血小板所致。慢性型与自身...
...多数病人是在各种原发的肾脏疾病和肾上腺疾病的基础上产生的,部分病人为先天性醛固酮合成不足或其受体系统的缺陷,或者是药物对醛固酮抑制所致。高血钾性RTA主要是远肾单位纯酸排出减少,钾的清除减低所致。 此型多见于慢性肾功能不全伴高血钾性肾小管...
...50×109/L,未见有低于10×109/L者。除了血小板减少以外,同时可以伴随有血栓形成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出血症状少见,主要表现为血栓形成。 有应用肝素的药物史结合实验室检查血小板减少即可诊断。...
...(一)发病原因 几乎所有Ⅳ型RTA均继发于其他疾病,罕见有原发性者。常见继发性病因有: 1.单纯醛固酮缺乏 如失盐性先天性肾上腺增生,醛固酮缺乏症,艾迪森病等。 2.慢性肾脏疾病伴肾素和醛固酮分泌不足 如糖尿病肾病、紫癜性肾炎、镰状细胞...
...假性血管性血友病,血小板型血管性血友病 血小板型假性血管性血友病,其特点为出血症状轻重不一,血浆高分子量vWF多聚体减少。由于本病具有血管性血友病(vWD)的某些特点,但其缺陷在于GPⅠb/Ⅸ,因此,本病又称假性vWD或血小板型vWD。...
...有应用肝素史,在应用肝素后2~14天,多为5天后发生血小板减少,出血和静脉、动脉血栓形成,可表现肺栓塞或累及冠状血管,脑及胃肠道动脉的相应症状,甚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用肝素后血小板减少并能除外血小板减少的其他原因,于血小板减少...
...过敏性紫是由于过敏因素引起血管炎症,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出现的紫瘢是在皮肤表面突出皮肤等暗色压之不退色,很少出现鼻齄,牙龈出血,颅内出血等,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也不延长,骨髓巨细胞也不增生。 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是由于血小板减少而致的性疾病,...
...西医治疗 1.应用激素同时切脾 能使部分病人缓解延长存活时间。 2.激素与肝素联合应用 也能使部分病例缓解,早期应用肝素能防止重要器官不可逆性损害。 3.激素与阿司匹林合用 可取得暂时的缓解,阿司匹林能抑制血小板凝聚。 4.镁剂 有报道用...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