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于现世,望彼将来云。由鲁迅先生编辑,于本星期五出版。以后每星期五随《京报》附送一张,即为《京报》第五种周刊。 【注解】 〔1〕 本篇最初刊于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一日《京报》广告栏。 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日,《京报》刊登了一则关于《莽原》的广告...
...〔11〕,说近人用先生和君,含有尊敬和小觑的差别意见。我在这文章里正用君,但初意却不过贪图少写一个字,并非有什么《春秋》笔法〔12〕。现在声明于此,却反而多写了许多字了。十一月十七日 【注解】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二年十一月十七日《...
...祭坛前沥血之后,所留给大家的,实在只有“散胙”〔4〕这一件事了。十一月十八日 【注解】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二年十一月十八日《晨报副刊》。 〔2〕北京大学的反对讲义收费风潮一九二二年十月,北京大学部分学生反对学校征收讲义费,发生风潮。...
...阻挠在中国实行民主改革和反对进步社会学说、压制革命的借口。 〔7〕 “政如飘风,民如野鹿” 上句出《老子》第二十章:“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下句见《庄子·天地》:“上如标枝,民如野鹿。” 〔8〕 乐雯 原是鲁迅的笔名。一九三三年二月,...
...《坏孩子》附记〔1〕 这一篇所依据的,本来是S.Koteliansky and I.M.Murray的英译本,后来由我照T.Kroczek的德译本改定了几处,所以和原译又有点不同了。 十·十六。鲁迅附记。 【注解】 〔1〕 本篇最初发表于...
...。 〔2〕“第三种人”一九三三年十月苏汶(即杜衡)在《现代》月刊第一卷第三期发表《关于〈文新〉与胡秋原的文艺论辩》,文中自称是居于反动文艺和左翼文艺之外的“第三种人”,鼓吹“文艺自由论”,攻击左翼文艺运动。鲁迅一九三四年四月十一日致增田涉的...
...西安饭店。参看本书《后记》。 〔3〕章士钊复出 一九二五年五月七日,章士钊因禁止学生纪念“五七”国耻的爱国运动,引起学生反对,就逃往天津暂避;六月间,他又重返教育部,于八月十九日派武装警察解散女师大。 〔4〕胡敦复 江苏无锡人,美国留学生,...
...世间已无更善于此者矣。癸丑十月二十日,周树人镫下记。 【注解】 〔1〕本篇写于一九一三年十月二十日,原载一九三八年版《鲁迅全集》第九卷《嵇康集》。 《嵇康集》,嵇康的诗文集。鲁迅的校正本以明代吴宽丛书堂钞本为底本,在一九一三年至一九三一年间...
...国光社出版。鲁迅曾为它写有《后记》(收入《集外集拾遗》)。 〔17〕两个年纪相仿的学生指当时杭州艺专学生郝力群和叶乃芬。 〔18〕木刻研究会指木铃木刻研究会,一九三三年春成立于杭州,发起人为杭州艺术专门学校学生曹白、郝力群等。 〔19〕卢那却...
...各家以及别的作者的版画,闻共有百余幅之多,大者至二三尺,且都有作者亲笔的署名,和翻印的画片,简直有天渊之别,是很值得美术学生和爱好美术者的研究的。 【注解】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一年十二月七日《文艺新闻》第三十九号,署名乐贲。 德国...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