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外之阳不固而自汗,则用 附;脾中之阳遏郁而自汗,则用术附;肾中之阳浮游而自汗,则用参附。凡属阳虚自汗,不能舍三方为治。然三方之用大矣! 附可以治虚风;术附可以治寒湿;参附可以壮元阳。若用其所当用,功效若神。以黄 、人参驾驭附子,固不足以...
...睾丸,脉沉迟,加附子等分煎,凉服。一方以吴萸、干姜等分为丸,参汤下,义同。诗曰∶吴萸参枣姜,为汤阴邪降,四逆草姜附,寒毒中无妨。...
...也。少阴下利而干呕,姜附汤,生主下利也。厥阴吐涎沫而干呕,吴茱萸汤,主涎沫也。邪去则呕自止矣。又有水气之症,当之表里别之。...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桂附丸治气漏、冷漏诸疮。桂心 附子(炮裂,米醋中浸,再炮,淬三五次,去皮尖) 浓朴(姜制) 甘草(炙) 白术(各一两) 木香(一分) 乳香(二钱,别研)上为末,炼蜜丸,梧子大。空腹米饮下二三十丸。 目录 《三因极一病证...
...(喻嘉言《医门法律》) 治中寒服前药后,诸证尽除,但经络间微有顽痰药服之不能通快者,第五方用此。人参 麦冬 白芍(酒炒各一钱) 黄 (蜜炙一钱二分) 生地黄(二钱) 甘草(炙七分) 丹附姜白通(汤)治中寒,吐泻厥冷身无汗。还须艾炷灸关元,...
...历史来源 「姜」源出 ; 姜氏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姓之一,炎帝就是姓「姜」。 一 ; 以地名为氏。据《说文解字》及《元和姓纂》所载,神农 ( 炎帝 ) 生于姜水,故以为姓。姜太公 ( 姜尚 ) ,封于齐国,后为田和所灭,子孙分散,逐为「姜」...
...一卷中风。〔渗湿〕四苓散 见一卷中风。〔虚泄〕四柱六柱饮 参 附 苓 木香名四柱饮,加肉果、诃子,名六柱饮。〔虚泄〕四君子汤 见一卷中风。〔胃泄〕胃风汤 参 术 苓 归 芍 肉桂 粟米〔脾泄〕香薷饮 见一卷中风。〔暑泄〕桂苓甘露饮 见一卷暑...
...沦肌浃髓于斯时也,须以术、附、姜、桂作大剂与之药力相接,病当渐解,不可以旦暮而责效焉。要之,治湿莫若生附、苍术为快。中湿证治加剂除湿汤 治气虚伤湿,身重腰疼,四肢微冷,或呕逆,或溏泄,并主之。苍术(炒) 白术 甘草(炙。各一两) 干姜(炮)...
...花粉 山药 蜜丸。〔阳衰〕真武汤 术 附 苓 芍 姜〔劳嗽〕补肺汤 参 五味 紫菀〔痰饮〕苓桂术甘汤 苓 桂 术 草〔逐饮〕肾气丸 即八味丸加牛膝、车前。〔悬饮〕十枣汤 芫花 甘遂 大戟 大枣〔溢饮〕小青龙汤 见本卷咳嗽。〔支饮〕葶苈泻肺汤 ...
...四逆汤倍加干姜,其附子生用;附子汤又加生附至二枚。所以然者,或壮微阳使之外达,或招飞阳使之内返,此皆少阴真阳失所,故以回阳为亟也。至其治厥阴,则易以吴茱萸,而并去前汤诸药,独用人参,姜,枣者,盖人身厥阴肝木虽为两阴交尽,而一阳之真气实起其中,此...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