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中的中医现象_【中医宝典】

...表达隐晦曲折。中药隐名,起源很早。唐代元和年间,西蜀有位叫梅彪的文人,撰《石药尔雅》“所集诸药隐名,以粟、黍、蕎、麦、豆为五牙”。明·李如一《水南翰记》不知道梅彪集药,何以隐名?也许是保密,也许是故弄玄虚。而明清一些江湖医生将中药隐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089.html

名家养生1——老子_【中医宝典】

...制动的道家气功基础。 老子的顺乎自然,怡淡寡欲,静养柔气的养生观点。两千多年来不仅一直成为道家养生的指导思想,而且被我国传统医学所接受,后经历代医家和养生学家的不断补充、提高,逐发展成为我国独特的“中医养生道”。  刘  勇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49988.html

方论三十七_《中国医籍考》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术】

...也。余不佞。言之无文。聊述成书概于篇端。其订讹正误。尚有竣于后君子。时万历四年岁次丙子孟冬吉。金溪后学龚廷贤书于有慎堂。金溪县志曰。龚信十一都下澌里人。任太医院。着古今医鉴。并云林医彀。子廷贤着万回春。〔周氏医圣阶梯〕卷 存...

http://qihuangzhishu.com/485/119.htm

藏象学说五脏-心(Z)_【中医宝典】

...心脏,为心屏障,所以中医学认为邪气伤心时,必首先伤害心包。故温病学中,将外感温热中因热邪引起的神志昏迷、谵语等神志症状称为"热入心包"、"痰蒙心窍"。这些症状实际上是心脏的疾病。因此,一般认为心包不是一个独立的器官,它是附属于心脏的。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00.html

傣族医学的发展2_民族中医傣医_【中医宝典】

...提法。《刚比迪萨沙可》记录了诊断须知的13法,“四塔”和“五蕴”与因病的关系,充分体现并突出了傣医诊病的特点。 《挡哈雅龙》,是傣医药史料中最著名的一部综合性巨著,是1323年民间的一个学者帕雅龙真哈土司的一个武官转抄的西双版纳傣文...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2831.html

生姜酒——疥癣_【中医宝典】

...《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配方】生姜捣烂,浸入酒内48小时后,将患指浸泡30-60分钟取出,局部涂甘油。 【主治】鹅掌风,甲癣。 【用法】每日早晚各1次。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7445.html

形脉诊第二_《针灸甲乙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皮肤亦涩。凡此变者,有微有甚。故善调尺者,不待于寸;善调脉者,不待于色。能参合而行者,可以为上工,全其九;行二者为中工,全其七;行一者为下工,全其六。尺肤温一作滑以淖泽者,风也。尺肉弱者,解 也。安卧脱肉者,寒热也一本下作不治...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jiayijing/661-9-4.html

诊法_《中国医籍考》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见。〔脉书训解〕三卷 未见澹生堂书目曰。宋刘元宾撰。明刘裕德解。〔许氏叔微仲景三十六种脉法图〕佚许叔微曰。大抵仲景脉法。论伤寒与杂脉法异。故予尝撰仲景三十六种脉法。百证歌注又曰。予尝撰仲景三十六种脉法图。故知治伤寒,当以仲景脉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jikao/485-21-1.html

诊法_《中国医籍考》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术】

...〔吴氏景隆脉证传授心法〕一卷 存自序曰。脉证传授心法。其来始自黄帝与岐伯问难。继而秦越人作八十一难经。以重明。其间文义深奥。后学率未易识。至晋王叔和作脉经。以发明素难旨。实得诊脉径路。识枢机也。无何好事者。撰为脉诀。托叔和...

http://qihuangzhishu.com/485/39.htm

俞正燮1775-1840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清代思想家。字理初。安徽黟县人。道光元年举人,毕业治学,晚年主讲江宁惜阴书院,于史学、天文、医学均颇有研究。撰《癸巳类稿》1833年、《癸巳存稿》1847年,在《类稿》中有《持素脉篇》、《持素持篇》、《持素正篇》、《持素目录序》等...

http://qihuangzhishu.com/195/1859.htm

共找到619,24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