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学说的形成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通过对阴阳学说形成的考察,可见古代的阴阳范畴,是实体、形式、属性的统一,也是自然现象、行为义理、宇宙图式的统一。 阴阳学说源于古人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易传 ·系辞下》的取象思维。当人类从混沌向文明迈进时,对人类...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65.html

正统中医学现代中医学的差异_《中医钥》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术】

...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论,金匮为中医的经典之作,但是都流于嘴上说说而已,实际上很少人懂得如何真正的使用它。大家并不知道著作温病条辨的叶天士写本草纲目的李时珍,实际上就是把中医误导入万劫不复地的祸首败类,故自宋,元,明,清以来,中医一直被误解,...

http://qihuangzhishu.com/127/150.htm

试论三阴三阳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他的全部生活都依赖于某些普遍的宇宙状况。而"仰观天文""俯察地纪"则是古代思想家掌握世界、认识世界的两个重要手段。天文地纪相互作用的顶点,则是后世医家提出的五运六气学说。五运六气学说是通过对地五行六气的相互作用来推演地对空间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552.html

阴阳五行气功_【中医宝典】

...。五行之间都具有互相资生,互相依存的关系。这种关系简称为“五行相生”。木生火,肝藏血以济心;火生土,心热以温脾;土生金,脾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金生水,肺清肃下行以助肾水;水生木,肾精养:肝;五行之间又具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62.html

简论中医的阴阳五行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的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成为真气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气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它的生化、分布调节均有赖于肺,即肺主一身气,故肺气虚时可见体倦无力、气短懒言、自汗等气虚的症状。 肺主宣发和肃降:正常肺气应宣发通畅,以使肺发挥正常生理...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70.html

医学哲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术】

...了处于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人体的一般运动变化规律”。邓平修、常青主编的《医学方法概论》认为五行学说存在机械论的倾向,此类取象是一种表浅的方法。关于中医的理论概念的研究目前正中西医比较研究结合起来,逐步向深化。...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27.htm

简论中医的阴阳五行_【中医宝典】

...的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成为真气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气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它的生化、分布调节均有赖于肺,即肺主一身气,故肺气虚时可见体倦无力、气短懒言、自汗等气虚的症状。 肺主宣发和肃降:正常肺气应宣发通畅,以使肺发挥正常生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27.html

五行健康_【中医宝典】

...。如肝病传到脾,木克土,再传到脾,病传到肾,土克水。如果病留在生我脏器,则尚有救,如果病已经传到克我脏器,则病情严重,预后多不良。例如:肺病则生咳嗽、咯血、嘲热、溢汗等症状,如果发生两颊发赤,舌红无苦的现象,属于火集合的元素,便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66.html

《内经》脉法对后世的影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方法推进中医学的实践发展。因而中医已经早就形成了科学,而不是象先秦时期刚刚使用阴阳等包括五行学说时那样的较典型的自然哲学性质的东西了。历代脉学的发展亦是重要的科学实践学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的工作,亦是受《内经》的影响和继承《...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488.html

脏象经络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术】

...脏象,即“藏于内,象于外”之意,脏象学说也即中医的生理学说中医学的特点是治疗学较病理学完善,病理学又较生理学完善,因此,生理学说虽有其自身内容,而大量的是从病理学说证候学说甚至治疗学说逆推的部分,可参见证候学说、治则研究章节。但要...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75.htm

共找到653,97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